端午节怎么过 端午节的两种过法,你喜欢哪一种


端午节怎么过 端午节的两种过法,你喜欢哪一种

文章插图
端午节怎么过(端午节的两种过法,你喜欢哪一种)
“五月五端午,街头卖神符,女儿节令把雄黄酒沽;樱桃桑葚粽子五毒,一朵朵似火榴花开瑞树,一枝枝艾叶菖蒲悬门户;孩子们头上写了个王老虎,姑娘们鬓边斜簪五色绫蝠 。”这段清末时流行的唱词,生动再现了旧京老百姓过端午节的热闹情景 。
端午节起源说法不一
“端午”一词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说文解字》解释“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 。“午”属十二支,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为“重午节”或“重五节” 。除端午、重午、重五外,端午节还有端阳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艾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多种别称,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
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主要包括屈原说、曹娥说、恶日说等等,尤其以屈原说流传最为广泛 。屈原是楚国王族,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曾任左徒之职 。奸人郑袖、靳尚等人嫉恨他,在楚怀王面前进谗言诋毁屈原,致使他渐渐被楚怀王疏远,以致流放 。楚国灭亡,屈原悲痛欲绝,抱石于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而死 。《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 。伤其命,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为俗 。”《隋书·地理志》亦称:“屈原以五月五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 。其迅楫急驰,棹歌乱响,喧震水陆,观者如云,诸地皆然 。而南郡尤甚 。”
这被认为是龙舟习俗的由来,而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也与屈原传说有关:“屈原以夏至赴湘流,百姓竞以食祭之 。常苦为蛟龙所窃,以五色丝合株叶缚之 。”唐代诗人文秀有《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曹娥说也较为流行 。东汉邯郸淳《曹娥碑》、东晋虞预《四明丛书》记载,上虞曹娥之父为一弦歌礼神的巫师,于汉建安二年五月五日驾舟溯江而上去迎波神伍子胥,被波涛溺死,不得其尸 。时年十四岁的曹娥女沿江号哭,到第七天投江而死,三日后与父尸俱出 。乡民为曹娥之孝行感动,此后每年五月五日竞渡投食江中为之悼念 。
恶日说是学术界认可度较高的说法 。端午之后各地进入夏季,雨水频繁,蛇虫出没,戾疫横行,因此五月在古代被视为“毒月”,五月五日更是恶月恶日,因此从周代就有在五月初五洗澡时将兰草放在水中的习俗 。《后汉书·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也 。”《太平御览》:“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 。”
辽元金祭天射柳击球
辽金以来,随着北京城市地位的提高,北京地区的端午节,既传承了端午节的整体特征,又在幽燕大地上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辽金元时期,北京端午节俗具有明显的北方民族特点及部族国家礼仪性质 。辽金元政权是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对天的崇敬是契丹、女真、蒙古诸族共有的习俗传统 。端午在辽金元三朝都为重要节日,主题之一就是祭天 。
《金志》记载:“其节序,元旦则拜日相庆,重午则射柳祭天 。”“国莫大于祀,祀莫大于天”,金人拜天一年三次,分别在重五、中元、重九三个节日 。重五在马球场,中元在内殿,重阳节在都城外 。《金史》记载端午祭拜:“重五日质明,陈设毕,百官班俟于球场乐亭南 。皇帝靴袍乘辇,宣徽使前导,自球场南门入,至拜天台,降辇至褥位 。皇太子以下百官皆诣褥位 。宣徽赞:拜 。皇帝再拜,上香,又再拜,排食抛盏毕,又再拜,饮福酒,跪饮毕,又再拜,百官陪拜,引皇太子以下先出,皆如前导,引皇帝回辇至幄次更衣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