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枣台公路


七十年代的枣台公路

文章插图
枣台公路,就是自枣庄至台儿庄的一条省级公路,途经枣庄(市中区)、峄城、吴林、泥沟、台儿庄,全长近四十公里 。
对比昔日那简易、落后、狭窄的旧枣台公路,如今新的、宽阔而笔直的、现代化的枣台公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有着天壤之别 。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公路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能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面对我国高速发展的公路交通事业,我不禁感慨万千 。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不由得使我对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热爱!
今天,我想把七十年代枣台公路的旧貌,客观真实地展现给大家,使大家能够真切地了解在那个年代,我国经济和基础设施的状况 。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的公路仍十分落后,在有限的国道、省道和县道中,除了主要干线的国道较好外,其他公路大都非常简易而又狭窄 。当时的枣台公路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条省道了 。
枣台公路从我村东经过,距我村的直线距离约四里路 。我小的时候,没有机会走这条公路,只能在村头或地里远远地遥望 。
网络图片
那时候,公路上的车辆很稀少,偶尔能隐隐约约地见到一辆深红色的公共汽车(那时叫票车)在公路上跑,感觉很好看,每次总要目送到看不见为止 。见得较多的是拉货的汽车,还有看不太清楚的拖拉机什么的,但是行人就看不清楚了 。当时的我是多么渴望能够亲眼去看看公路到底是啥样的?至于坐车,那可没敢去想 。
一直到上高中,我才真正有机会走上了这条公路,能够近距离地看到了公路、公共汽车、汽车(货车)、拖拉机等 。真的是大开了眼界 。
网络图片
那时候的枣台公路还是一条沙土路,宽约六七米,两边没有路沿子,路两边是杂草横生的深沟,路的两坡也没有进行护坡处理,每当到了夏季,常常被雨水冲出一道道水沟来 。
公路的两侧生长着一棵挨着一棵的大杨树,远远看去十分整齐壮观,一阵风来沙沙作响,遥相呼应 。这些杨树长得非常茂盛,看上去树龄大约有二十多年,多数的树干直径有四五十公分的样子 。
这条路的路面非常简易 。下面是碎石铺的,上面再盖上一层沙土,这样,即使下了雨也不会带起泥巴来 。那时候,别说路灯了,就连路的标牌都没有,更别提什么分道线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 。那时,公交车站的设施也十分简陋,没有现在的遮阳挡雨棚,站点的牌子是一个栽在地上的水泥杆或石头板,缺边少棱、歪七扭八的立着,上面用黑漆写上站名 。
公路上除了一两个小时一趟的公共汽车外,还有不少拉煤的汽车和拖拉机,车上的煤也不遮盖,任由风吹飞舞,若是从身边而过,准得弄你一嘴一身的煤沫,说不定还会把眼给迷了 。
路上还有常见的畜力车和人力车,大都也是拉煤的 。畜力车也叫马车,是生产队集体的 。人力车也叫平车,有用毛驴拉的,但多数是由两个人拉的 。这种车,私人很少有,大多数是借生产队的 。也有长年用平车跑运输的,他们经常吃住在外面 。
我们学校就座落在枣台公路的西侧 。课余时间,我们会结伴到路边看景 。学校附近有一家车马店,专门为来往行人提供食宿的 。里面条件很简陋,破旧的平房里,堆满了柴草,这就是地铺了 。一些拉车跑脚的人就在店里吃饭、歇脚,第二天一大早再赶路 。
拉平车的人是很辛苦的 。枣台公路是一条北高南低的坡路,据传说自枣庄到台儿庄高低之差约四十八丈!要是换算成米的话,少说也得一百多米 。当然,到底是真是假,我没查阅到相关资料,不过北高南低确是存在的,因为枣庄北部是山区,峄城往南一马平川 。所以,拉人力车的,由南往北走就要费些力气了,相反,由北往南走便轻松多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