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能教你分辨到底什么是鸡汤文 如何辨别鸡汤文


这篇文章能教你分辨到底什么是鸡汤文 如何辨别鸡汤文

文章插图
昨天有好友找我聊天,说“帅哥你也开始给大家灌鸡汤了啊”,我“义正言辞”地表明立场,我的文章可都是提供价值和干货的,必须附上一个态度坚决的鄙视!
正好在洞见这样的公众大号上看到一篇阅读量10w+的文章《心大了,事就小了》,因平台限制,不允许附加原文链接,如有需要烦请阅读完本文后自行搜索 。
如果大家阅读不是为了放松或者娱乐,而是想去获得新知而提升自我认知水平,那像《心大了,事就小了》这一类的文章,大家可以不看,因为这类文章中讲的大道理,你就是懂得再多也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
鸡汤文的套路 。废话不多说,鸡汤文的套路可以简单地总结如下,整篇文章围绕一个地球人本就都知道的大道理,讲故事加金句,最后升华 。
就拿《心大了,事就小了》这篇文章举例,仅从文章标题,我们就知道全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心胸要开阔 。看完也确实如此 。
“故事一”内容引用如下:
一天,一个满面愁容的男人上山请教高人:生活太累太苦了,我该怎么办?
高人未答,而是把一大勺盐加到一个水杯里,让男人尝尝 。
结果可想而知,男人直喊,太咸了 。
高人笑笑,又把同样量的一勺盐撒到池塘,舀了一杯水递给他,男人咂摸着这杯淡水,大悟 。
故事一后的金句如下:
生活苦不苦,全在于一颗心够不够宽 。
心宽路自通,心阔烦自少 。
“故事二”内容引用如下:
一大早,就听见隔壁王叔和王姨急赤白咧地吵架声,声调一个比一个高 。
原来他们计划好今早出发旅游,结果还没出门,车子就爆胎了 。
两个人从开始抱怨倒霉,到彼此指责,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


这时,他们孩子喊了一句:
我们不是应该庆幸,幸亏车子没有在高速路上爆胎吗?
听了这话,王叔和王姨诧异地对视了一眼,下一秒便恍然,笑了 。
故事后紧跟的金句如下,
换个角度看问题,路的旁边还有路 。
不再多加引用,我怕出事,后面的套路如出一辙,就是一段“故事”接一段“金句”,最后升华,有兴趣的话可以看完本篇文章后去验证 。
不要小看这么简单的套路,这可是转发评论10w+的爆文,只有文章的价值被读者认同,或者符合读者的身份标签,他才愿意转发和分享一篇文章,其实是在借文章的内容展示自己的逼格 。
这种鸡汤文自带社交属性,读者借助文章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转发,分享给自己喜欢的人听 。
鸡汤文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鸡汤文最大的问题有两个:
O第一个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提供任何新知 。
如果换成一篇干货文,必须提供读者原本不知道或者没意识到,而当作者说出来以后,读者发现这就是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 。
既然要写“心胸要大”的选题,干货文会涉及到的内容如下:
什么叫心胸小?
为什么一个人的心胸会小?
什么表现是心胸小?
为什么心胸小了事就大了?
心胸小了事不大的情况有吗?
什么表现是心胸大?
心胸小的坏处是什么?
心胸大的好处是什么?
怎么才能让心胸变大?
还有十万个问题扑面而来... ...
也就是说,一篇文章至少要把其中至少一个问题讲清楚、讲透彻,才能勉强算是干货文,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才能算是具有意识价值和指导意义的知识,才能增长一个人的见识 。
心胸大的人,说白了就是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强,领悟透了这一句话,都比看一整篇鸡汤文强 。
可是有些读者一看这些十万个为什么就烦,本来图个乐,你搞得这么枯燥,所以到现在为止科普文火了的也就那么几个,像《上帝掷骰子吗》、《时间的形状》、《不该存在的技术》、《果壳中的宇宙》等等,屈指可数,原因就是其他的科普文读着就是干巴,难以下咽 。
可是鸡汤文就不一样了,会用新颖的故事和绚丽多彩的辞藻去渲染气氛,勾勒场景,引发读者共鸣,阅读起来就是顺畅就是爽 。
但是说到底,整篇文章就是在不断强调一个大实话,《心大事小》的大实话是“你心胸一定要宽广啊”,要不是鸡汤文,换成你爸妈跟你说一遍这个大道理,你心里铁定烦的透透的 。
也就是说,干货文与鸡汤文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在“设计观点价值”,一个在“打磨文章修辞”;一个是实干家,一个是梦想家和文学家 。
O第二个问题就是会造成学习误区 。
鸡汤文会造成的学习误区问题,又分两种:
——第一种是忽略道理成立的前提条件 。
“我身边有个朋友叫小明,他是一个心很大的人,什么事都觉得无所谓,他高中的时候觉得考什么大学无所谓,于是上了个大专;毕业留在哪个城市无所谓,于是回了小县城;选择职业的时候也无所谓,于是去网吧干了网管,一月工资2300;甚至娶什么媳妇都无所谓,两个人天天在家干架 。”
上面这个小明的故事虽然粗陋,但是大家有没有觉察到什么问题?小明这不就是《心大了,事就小了》所提倡大道理的忠实践行者嘛,心可是太宽太大了 。但是为什么小明心宽了,事没小,反而事态貌似很严重呢?
因为鸡汤文中忽略了道理成立的前提条件!前提就是:
1、有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必多虑,心要大;
2、有些事关重大的事情必须较真,心要小;
所以,如果一个人没有搞清“前提”条件,就去遵从鸡汤文所说的那些大道理,会“毁”人不倦 。
我们生活中如果不对前提条件加以分辨,那全都是相互冲突的观点,如下 。
*正方观点:选择更重要 。
《雷军:不要拿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美团王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
*反方观点:行动更重要 。
《任正非:员工要做好本职工作,不要把精力放在构思“宏伟蓝图”上》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想得再多,不如去做》
...
到底想清楚重要还是先做起来重要,这么多冲突的观点,如果“前提”没搞清,你就会像“令狐冲”一样,阴阳不定的知识真气在你奇经八脉里左右横跳,就问你难受不难受?
——第二种学习误区是“以偏概全” 。
人类学习的本质,就是类比和归纳 。
我们能理解和学习一个新知识,只是因为这个新知识能跟我们大脑中原有存在的背景知识产生链接,这就是类比学习 。
归纳学习是指我们会下意识地对相关的现象提炼规律 。比如说今天我见到一个东北人在骂街,隔天又遇到两个东北人在打架,于是大脑就下意识地归纳出东北人都很豪横的结论(规律),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
鸡汤文的问题就在于“以偏概全”,所有故事都是能证明“心胸要大”的同类材料,就像上面东北人的例子一样,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而冲突的材料,就像“小明”的例子,都没采用,所以鸡汤文会怎么说怎么对 。
所以这种错误的逻辑学久了,人都会学傻 。
为什么鸡汤吸引人 。鸡汤之所以吸引人,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O第一点是因为“视觉化”阅读不费力 。
人们喜欢读鸡汤文,是因为不用动脑 。鸡汤的文字是有画面的,比如说“我现在手里拿着一个红苹果”,你现在在大脑中是否能呈现一副画面 。
潜能专家伯恩·崔西说:“潜意识的运行速度是意识的3万倍以上”,脑科学研究也证实了相关观点 。可能你在意识中没有构造出这个清晰的画面,但是潜意识早已经感知到了,因为潜意识特别喜欢和擅长情绪化、视觉化的东西 。
也就是说,鸡汤文中的故事都是在制造场景和画面,这跟看小说本质是一样的,亦或者是需要自己想象画面的纯字幕版抖音视频,小视频你不会不喜欢吧,其实鸡汤文性质一样 。
而干货正好相反,是需要理性脑介入的学习思考,就像看培训视频一样,核心已经不是画面的爽感,而是类比和归纳推理的费力感,你要知道,学习是反本能的
鸡汤文和干货文,一个是情绪按摩,一个是操练大脑,当然体验不一样 。如下图:
右图为作者现实写照 。
O第二点是读鸡汤文能缓解“知识焦虑” 。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很多人对于获取知识的急切心理一度到达了焦虑的程度,为了缓解知识焦虑,就必须摄入些文字营养,这时“短爽快”的鸡汤文就成了首选 。
鸡汤文字最大的吸引力就是“高大上”,读着就上档次,鸡汤文就是送礼(转发)佳选 。鸡汤文充分表达出了读者想说但又表达不出来的那种优雅感,仅从文采上看,鸡汤就是文化人 。
1、普通人会说:注意多积累 。
1、鸡汤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2、普通人会说:日子虽苦,但我依然会笑着面对 。
2、鸡汤文:
承蒙岁月不弃,赐我一路荆棘;
感恩时光厚爱,赏我颠沛流离;
往后余生,我终将百毒不侵;
活得认真,笑得放肆 。
3、普通人会说:要能管得住心,管得住嘴 。
3、鸡汤文:
止心是上等律己,止语是上等智慧;
熬得住孤独万丈,藏得住星辰大海 。
就是这种富丽堂皇的阅读感受,让人错以为自己学习的都是什么高深的学问 。一碗上等的好鸡汤,文字煽动性都很强,秒秒钟把你带入到文章中,引起你的共鸣,但是这东西读多了,并没有增加任何学识,如果连那些好故事和佳句语句都忘了,那... ...
我猜测,就是写《心大了,事就小了》的作者,本人心胸也有可能不是很大,但是写作的套路和文字驾轻就熟的娴熟度,我们得佩服,比一般人确实是高很多 。
一篇文章字数不能超3000,这是编辑给我设的红线,因为字数一超读者就烦,本文直逼4000,对于能看到文末这里的读者,我能肯定都是行业里的佼佼者,因为你们的忍受度和深度阅读能力让我佩服 。
我的文字虽然粗糙,但我确实在努力打磨观点,给你们提供自己能力范围内最有价值的干货 。如果感觉文章真诚且有用的话,敬请打开微信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哲新ii,获得更多往期内容 。喜欢的话,也帮忙推荐给您的亲朋好友 ^——^ 。
作者丨哲新,微信公众号“哲新ii”(ID:zhexinii),努力用文字改变他人和世界 。
【这篇文章能教你分辨到底什么是鸡汤文 如何辨别鸡汤文】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