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7年稳坐中国市场第一,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如今早已不是国货 大宝


曾7年稳坐中国市场第一,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如今早已不是国货 大宝

文章插图
【曾7年稳坐中国市场第一,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如今早已不是国货】 大宝可以说是在90年代生活的人的集体记忆,是许多人过去用过,甚至现在还在用的国民品牌,曾被冠以了“国货之光”的美誉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大宝早在2008年就被美国强生公司收购,成为了一个寄人篱下的小品牌 。那么大宝这些年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使得它一步步走向了穷途末路呢?
大宝巅峰时的辉煌
大宝在九十年代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一个人的贡献,这个人就是武宝信 。早在股份制改造,也就是“大宝”诞生之前,他就已经在护肤品领域小有成就 。大宝在这样一个优秀领导者的带领下,也逐步绽放了万丈光芒 。早在1988年,大宝就创造了年营业额超1亿元的业界“神话” 。而后武宝信离开了大宝,但他给大宝留下了许多关键专利技术,这也是后来大宝安身立命的根源所在 。
90年代,大宝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大宝在这个时候推出了声名远扬的“SOD”系列护肤品,从此以后,大宝连续7年稳坐国内护肤品中国市场第一的宝座,大宝还趁势一举打入国外市场,获得了多国的产品认证,在国外市场气势如虹,
大宝因何走向下坡路
到了2003年,风头正劲的大宝遭遇到了严重的危机 。也是自那时起,大宝一步步走向末路 。大宝的销售理念一直是“广撒网多捞鱼” 。为了占领市场,冲高销量,大宝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甚至可以牺牲产品的利润 。当时,大宝将回款额的2%奖励给销售量大的销售经理,还规定他们可以享受丰厚的现金收入,在促销政策上也有相应的优惠;而对于销售情况不理想的销售经理,大宝则使用开除的手段进行威胁 。如此严苛病态的销售理念,在当年的大宝真真实实地上演了 。
扭曲的销售理念导致大宝的销售渠道出现了严重的畸形 。片面追求高销量的思路让大宝的销售经理们走火入魔,甚至出现了有些省市的大宝产品批发价低于出厂价的乱象 。这种乱象让本来想要薄利多销的大宝吃了大苦头,销量是上去了,利润一点也拿不到 。挣不到钱的大宝只能在多元化布局和产品研发上节省资金,而这种节省耽误了大宝的研发和创新 。大宝的拳头产品“大宝SOD蜜”,配方一直停留在九十年代没有改进,在质量堪忧的情况下,研发部门仍然拿不到资金进行产品革新 。SOD蜜的品牌声誉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
如此一来,大宝更是悄然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挣不到钱、研发经费少、创新能力低、产品质量下降,最终又转回挣不到钱 。因此,大宝的境遇也每况愈下 。在2003年末,大宝仍然占据了中国国内市场份额的将近百分之十八,但是当时依旧是龙头老大 。而仅仅两年之后,大宝的市场份额就萎缩到了不到原来的百分之十,国内市场占比暴跌到不足1% 。大宝已经彻底无法从恶性循环中脱身,处境越来越糟糕 。最终在2008年,被多重打击的大宝再也坚持不住了 。经历几次谈判后,美国强生公司出资23亿元,将大宝收入囊中,大宝的国产之路走到了尽头 。由于大宝的销售乱象,导致大宝的财务数据十分混乱,美国强生总公司甚至认为这笔交易是有“巨大风险”的 。
【曾7年稳坐中国市场第一,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如今早已不是国货 大宝】其实,不仅仅是大宝,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国产品牌,早已成为了洋货 。我们打开电视,双汇、南孚的广告铺天盖地,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它们也已经步了大宝的后尘,被国外企业收购了 。此外,厨房家电的苏泊尔,粮油行业的金龙鱼,美妆行业的小护士等等,都已经被外国企业实际控制,不再是国货了 。明明当年它们都是红红火火的国产品牌,拥有不少忠实的消费群体,怎么他们就一个一个地被卖进国外企业了呢?其实,从大宝的经历里我们可以窥探一二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