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锡祺:陈独秀之前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夏锡祺:陈独秀之前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文章插图
最近观电视剧《觉醒年代》有感而发,撰写了一篇《100多年前北京大学教授们薪酬知多少?》的文章,并发表在百家号上,其中一个网名为“上海交大44X1X”读者留言称:“陈独秀之前的文科学长是我祖父夏锡祺,1914年上任,月薪四百大洋 。”这位读者应该是夏锡祺的后人,老先生已经80多岁了,似乎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退休教授 。
夏锡祺在北京大学校史上曾占有重要地位,只是经过岁月的沧桑巨变,其名字、地位和贡献都被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中,即便是查遍北京大学校史及哲学系的历史,也未见夏锡祺的名字出现 。
夏锡祺
夏锡祺于1909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1914年8月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而北京大学哲学门(哲学系)则始建于1912年,应当是中国大学中最早建立哲学系的,但却直到1914年才开始正式招生,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端,当时任教的主要教授有夏锡祺、康宝忠、陈汉章、黄侃等人,而孙本文、冯友兰、稽文甫、朱自清等人则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最早的毕业生 。
北京大学哲学门毕业生合影
夏锡祺(1877—1938)字仲彝,浙江镇海人,1877年6月19日出生于浙江镇海贵泗镇憩桥村,自幼接受私塾启蒙教育,曾就读于宁波储才学堂,这所新式学堂创办于1897年,与杭州求是书院是同一年创办,是在晚清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倡导下创办的,并于1904年改称宁波府中学堂,当1907年学堂迁至城南新建校址时,张之洞亲曾为该学堂题写了校碑 。
张之洞题写的校碑
张之洞曾于1895年上奏朝廷《创设储才学堂折》,主张“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在于学”、“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以储才为先”的教育理念,为开展洋务运动培养和储备人才,宁波储才学堂与杭州求是书院、湖北两湖书院、南京储才学堂、江南水师学堂等新式学堂都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创办的 。
宁波储才学堂由时任宁波知府程云俶与地方贤达严信厚、汤仰高、陈汉章等人筹建,其中严信厚是著名实业家,“宁波商帮”的开路先锋,也是著名“严氏三姐妹” 严莲韵、严彩韵和严幼韵的祖父,而陈汉章乃是经学大师俞樾的弟子,宁波储才学堂初创时期,可谓是群贤毕至且声誉鹊起,夏锡祺考入宁波储才学堂时,已经是20岁的大龄青年了,当时第一届学生仅录取了30人 。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正式废除,此时的夏锡祺尽管已经考中举人,但尚未参加会试,走科举仕途之路由此梦断 。
夏锡祺书法条幅
1905年秋,夏锡祺由浙江省镇海县资助前往日本留学,当时普遍认为中国与日本为近邻,国情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一跃而成东亚最强盛国家,必有许多可学之处,并且日本距中国很近,可节省留学费用,因为“遣西洋一人之费,可供派东洋十人之用”,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浙江省赴日留学生人数为全国第一,其中涌现出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杰出历史人物,不但影响了浙江和全国,而且还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 。
夏锡祺在弘文学院完成语言学习之后,考入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也就是现在的京都大学,这所大学当年曾与东京帝国大学并驾齐驱,是日本人眼中的“清华与北大”,而留日学人当中以哲学为专业的并不多见,哲学至今仍然是一个冷门专业,夏锡祺在留学期间专心于研究学问,并于1909年6月大学毕业,至于他是不是留洋学人中第一个学哲学专业的,还有待于有心人的考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