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机真的偏色 安卓手机偏色


你的手机真的偏色 安卓手机偏色

文章插图
最近做了些手机的拍照相关视频、文章,由于内容上线的时候,都是已经开卖了,所以就有小伙伴私信问我:为什么我拍的照片色彩是正确,但自己拍出来的照片偶尔会偏色?


如果用摄影师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那就是一句话概括:你的测光点没选对 。这句话对于很多人来说,第一听基本都是一脸“?”,里面其实包含了一连串的摄影知识,要想拍出色彩不偏掉的照片还是要了解一下之间的因果关系 。
先简单说说一般照片的生成步骤:
  1. 传感器采集场景光线信息,生成RAW数据;
  2. ISP图像处理器运算RAW数据,识别场景颜色、光线强度等信息;
  3. 图片算法运作,把完成识别的RAW数据,转换成JPG照片;


好了,大家觉得造成偏色现象是在哪一步发生的?


没错,答案是:三步都有 。


这三步分别负责其了色彩生成的“采集”、“识别”、“输出”,从传感器通过镜头感应到光线转换成光电信号,然后模数转换器把光电信号转换成RAW数据,这一步十分重要,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器担起了获取“原材料”的工作,对后续的步骤影响非常大,也是让色彩准确的前提条件 。
所以,对拍照有要求的人在选择手机时,肯定会对手机选用的传感器进行一番研究,因此好的拍照手机都会配备上不错的传感器,而最近,手机开始装备上了突破8bit的传感器,拥有10bit、12bit色深的手机在采集色彩上有了突破,为之后的处理提供了更多的色彩量 。
再说识别,由于RAW采集到数据是没有色彩概念的,那只是一堆场景的相关数据,需要通过色彩算法来对这些数据区分出不同的色彩,匹配上包括白平衡、色调等相关的基础数据,让下一步图片优化算法来完成最终图片并输出JPG文件 。


图片优化就直说手机上的AI图片优化,这里的关键词有两个:1、场景识别;2、学习功能 。场景识别就如文字所说,通过AI引擎对图片所拍摄的场景进行判断,例如风景、微距、人像、夜景、室内弱景等场景进行识别,然后匹配上相应的照片优化方案 。
第二个“学习功能”指的是现在AI引擎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可以深度学习各种场景下的照片优化策略,快速自动识别当前场景并选择最佳的拍摄、图片优化方案 。例如根据实际场景选择“夜景”、“微距”等模式大纲后,再根据实际拍摄进行场景细分、调整,并再每次使用的调整中学习用户的喜好,让下一次拍摄效果更符合用户心中所想 。

现在AI引擎能做更细致的场景分类
以上就是目前手机AI拍照的相关信息,该说回偏色问题了 。既然现在的手机AI照片存在着学习的特性,那新手机刚上手的拍摄效果不尽人意,也属于正常现象了 。理由有以下几个:
  1. 新款手机基本采用的新的传感器、镜组等新配置,需要重新适配相关的优化;
  2. AI拍摄手机已经上市几年了,老手机的优化和对用户自身喜好的“学习”更深;
  3. 对于色彩的喜好判断不单每个品牌都存在差别,就连同品牌不同的系列都有差别;


第一个问题,是我感受最深的,因为最近的新手机首批产品都会在更新固件后,拍摄效果就能获得一次提升,有些手机的提升之高,甚至让我怀疑换了一台新手机,导致我的第一批拍的照片基本都废了 。
而第二个问题,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索尼IMX586传感器 。这个2018年发布的传感器直到今天还能出现在旗舰手机上(例如小米11 ultra的超广角和潜望式长焦镜头),而且还是在关键摄像头上使用 。原因就是经过了很多品牌用很多个机型来优化,让这个传感器的AI优化十分成熟,做到无论什么品牌都能很完美的应用,很好解决了照片偏色等问题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