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药的食疗方子


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药的食疗方子

文章插图
一、白芍的基本介绍
白芍药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 。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并入药 。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地下部块状或粗厚;叶基生或茎生,大,互生,羽状或三出复叶或深裂;花大而美丽,单生于枝顶或有时成束,白色;萼片5,宿存;花瓣5-10,但在栽培种中的常为重瓣;雄蕊多数;花盘环状或杯状;心皮2-5,离心发育,结果时变为蓇葖,每个有种子数颗 。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 。分布中国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
多年生草本 。根粗壮,分枝黑褐色 。茎高40-70厘米,无毛 。下部茎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茎生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边缘具白色骨质细齿,两面无毛,背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 。花数朵,生茎顶和叶腋,有时仅顶端一朵开放,而近顶端叶腋处有发育不好的花芽,直径8-11.5厘米;苞片4-5,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5厘米,宽1-1.7厘米;花瓣9-13,倒卵形,长3.5-6厘米,宽1.5-4.5厘米,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花丝长0.7-1.2厘米,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顶端裂片钝圆;心皮4-5(-2),无毛 。蓇葖长2.5-3厘米,直径1.2-1.5厘米,顶端具喙 。花期5-6月;果期8月 。
二、炒白芍的主要功效
炒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切片锅内炒至微黄色的成品,炒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炒白芍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炒白芍不宜与藜芦同用 。
别名: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
归经:归肝、脾经 。
功效: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
主治: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
用法用量:6--15g 。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取净白芍片,锅内炒至微黄色 。
炮制:炒白芍:取净白芍片,锅内炒至微黄色 。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
白芍药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主入血分,敛降而微升散;
具有养血敛阴,平肝,柔肝止痛的功效;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自汗盗汗,眩晕,头痛,虚热,胁肋脘腹疼痛,泻痢腹痛,风湿痹痛,四肢挛痛 。
三、炒白芍的主要作用
炒白芍的作用:
炒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炒白芍有治疗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的作用 。
1、炒白芍治脚气肿痛:白芍药六两,甘草一两 。为末,白汤点服 。(<岁时广记>)
2、炒白芍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 。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 。每服三合,日三服 。(<经验后方>)
3、炒白芍治妇人胁痛:香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药 。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 。(<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4、炒白芍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 。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5、炒白芍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药三大两,干姜半大两 。细锉,熬令黄,捣下筛 。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 。(<广利方>)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