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尾鱼有病用什么药

叉尾鱼有病用什么药,叉尾斗鱼冬天怎么养?看你说的是野外的还是家养的,什么类型的斗鱼等,泰国斗鱼分马尾 , 针尾,半月,生命力一般,外形一般,冬天必须开加温棒,中国斗鱼分圆尾,叉尾 , 圆尾巴生命力强于泰国斗鱼,水温低于10度玩完,十几度也有生病的可能性,叉尾斗鱼,分为黑白蓝红普5种颜色,黑蓝红是人工从普叉身上改良而成的,生命力不次于普叉,水温不低于6度就不会死,冬天放在不开窗的室内即可存货,白叉是近亲交配而成,天生近视眼 , 生命也就比泰国斗鱼强点 , 连圆尾都比不了,属于那种白化病的白,不是正常的白,普叉生命力极强,可抗0度以上水温不死 , 只有水温不是0度就冻不死,全国各地夏天河里 , 湖里 , 田里,流水的沟里均有普叉的身影 , 比较容易野采,小时候经常捉到普叉,不过斗鱼都是热带鱼,虽然抗寒能力强 , 属于最耐寒的热带鱼,但是毕竟是热带鱼 , 最好还是冬天开个加温棒,就比如1个壮汉,他冬天穿个汗衫,虽然冻不死 , 但毕竟有冷的感觉
金鱼白点病会短期反复吗?金鱼白点病一般不会反复,小瓜虫病俗称“白点病”,它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鱼病,1876年由法国人Fouquet描述并将病原定名为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 fiis) 。多子小瓜虫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养殖鱼类,尤其对无磷鱼类如叉尾鮰、黄颡鱼等危害严重 。
【病原】多子小瓜虫隶属动基片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 。
【叉尾鱼有病用什么药】多子小瓜虫的形态随其所处的生活时期不同,而呈现很大差异 。
成虫期:成虫期虫体又称为滋养体,虫体较大 , 肉眼可见,一般为椭圆形或球形 , 乳白色 。体披有分布均匀的纤毛 。胞口位于体前段腹面 。胞口表面观似人“右外耳” 。口纤毛呈“6”形 。围口纤毛从左向旋入胞咽 。体中部有1个马蹄形或香肠状的大核 。小核球状,紧贴于大核之上 。胞质内常有大量食物粒和许多小的伸缩泡 。
幼虫期:幼虫体呈卵形或椭圆形,前段尖,后端圆钝 。前端有一个乳突状的钻孔器 。体前方有1个呈“6”字形的胞口,胞口上方有1个反光体 。全身披有等长的纤毛 。在后端有1根长而粗的尾毛 。大核椭圆形或卵形 。体前端有1个大的伸缩泡 。
包囊期:脱离宿主的虫体在2-8h内形成硬质包囊 。包囊形成后 , 虫体在包囊内不停转动 , 马蹄形的大核逐渐变为圆形或卵形,小核可见 , 包囊内虫体胞口逐渐消失 。2-3h后,虫体开始分裂,经9-10次分裂后就不再分裂 。
【生活史】多小瓜虫生活史(图4)为:①掠食体钻入鱼类皮肤后被寄主组织包被(EN);②包被的掠食体发育成直径约1mm的滋养体,并在鱼类皮肤上形成灰白色的包囊;③包囊破裂,含有大量伸缩泡的滋养体离开寄主自由游动 , 并沉降到池底后自身分泌一种凝胶状的包囊壁;④~⑧包囊在1h内形成并开始以横裂的方式繁殖,最后产生近1024个,长度在30~50μm的梨形掠食体(掠食体只含有1个伸缩泡);⑨包囊壁破裂释放掠食体,掠食体在1d内入侵鱼类皮肤,第二天仍没有成功钻入鱼类皮肤的掠食体将死亡 。
【病症】虫体寄生于体表、鳃丝及鳍等部位 。寄生于鱼的皮肤、鳍、头、口腔及眼部等部位,形成肉眼可见的小点状白色包囊 , 严重时鱼体浑身可见小白点,故称为“白点病” 。它引起体表各组织充血,并同时伴有大量黏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病情严重时 , 鱼体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病鱼食欲减退、游动迟钝,漂游水面,有时也集群绕池 , 鱼体不断与其他物体摩擦,不久将成批死亡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