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怨恨原生家庭 讨厌原生家庭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怨恨原生家庭 讨厌原生家庭的孩子

文章插图
在家庭教育这一方面,虽然我国古代曾经有过“慈母多败儿”“养不教,父之过”之类的警句,但是因为孝道的影响,很少有人会将自己性格、人格上出现的问题,归咎于父母 。
不过随着现代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网络的发展,我们也明白了一个新词汇,那就是“原生家庭” 。
所谓原生家庭,是个体成长所在的家庭环境,包括养育人和兄弟姐妹 。如果一个人有爸爸妈妈,那么他的原生家庭,一般是爸妈为其组建的,如果由养父母带大,就由养父母组建 。


原生家庭一词提出的意义在哪?这个关于家庭与孩子词汇,出现的主要意义,就是希望父母能理解家庭对子女的影响,以及让很多受心理问题困扰的人能找到自己症状的来源,得到治疗和改善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无关
正如心理学博士蒙台梭利提到的:“每种性格缺陷的来源,都由于儿童早期受到了父母(养护人)的某种错误对待 。”
因此,在心理学上,处理一个人的某些心理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通过回溯原生家庭的生活找到根源 。
但由于原生家庭这个词出现得越来越多,导致许多人都无法正确看待父母人,也会因为自身的一些原因而怨恨父母
虽然这样的极端的想法不可取,但我们也不能否认父母在子女童年时期对他们进行的伤害
如果父母能早点知道该如何减少伤害,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仅性格更加完美,也将与父母关系更亲近 。
关于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德国著名心理医生斯蒂芬妮·斯蒂尔也给出了回答:
“父母对孩子会造成伤害,主要是在他们的成长时期,没有满足四种需求 。”
到底是哪四种需求呢?第一种:关系需求
人是群居性、社会性的动物,只要我们活着,就需要与生活中的各种人,建立各样的需求,比如父子,父女、师生、朋友、伴侣等 。
但是一个刚出生,还没有生存能力的孩子,首先是需要与父母建立关系需求的,当他们觉得和父母的关系稳固,而且在其中获得了爱和归属感时,就有勇气与别人建立关系 。
而且与父母建立健康关系的过程,他们也学到了正确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方式,以后被满足的关系需求就更多,性格就更完善
但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被父母虐待、忽视、冷落、遗弃,那么他的关系需求必然是没得到满足的,内心总是害怕、不安的 。
长大之后很可能变得孤僻,不知该如何与他人相处或过于依赖他人,又或者缺乏同理心
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特别是0~3岁的时候,尽量将他们留在自己身边照顾,建立依恋关系,平时不要吝啬对子女的关爱,给足他们安全感 。
同时父母关系和谐也很重要,同样能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
第二种:独立与掌控需求
孩子到了一两岁的时候,就会开始产生自我意识,渴望掌握一些东西,于是他们不断探索,充满了好奇心,喜欢问东问西,想自己尝试某些事物 。
但如果父母制止了他们的这种需求,比如孩子想挑自己喜欢的衣服时,爸妈替他做了决定,就很容易导致子女将来过度依赖父母
又或者孩子讨厌父母的控制,对独立非常渴望,结果矫枉过正,不愿信任他人,以及会通过攻击别人来捍卫自己的独立与自由 。
因此父母在给予孩子必要的感情需求后,对他们自身的想法喜好,以及可自己完成的事情给予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