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年龄的称谓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拼音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拼音

文章插图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说法,实际上是古代对年龄的一个称谓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
有的人对这种年龄称谓不清楚,今天我们就来简单普及一下,在古代各个年龄阶段的称谓:
襁褓:泛指一岁以下
孩提:两至三岁
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注:髫,是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
黄口:指十岁以下的儿童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拼音】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注: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


特指女子:
金钗之年:指女孩12岁
豆蔻年华:是十三岁的女孩
及笄(jī)之年:指女孩15岁
碧玉年华:指女孩16岁
桃李年华:指女孩20岁
花样年华:指女孩21至23岁
花信年华:指女孩24岁


特指男子:
束发:指男子十五岁
注: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注: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
而立:指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指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指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指六十岁
古稀:指七十岁
(mào)(dié):指八、九十岁
注:一般耋指八十岁,耄指九十岁,耄耋就是在八十至九十岁之间的老人 。
鲐(tái)背: 指九十岁
期颐( yí):指一百岁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 。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 。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 。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
欢迎点赞、评论和转发,留下你的观点,多多交流!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