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里发病了怎么办 , 石斑鱼病害判断技巧?1.依据患病机理诊断 。石斑鱼发病是病原体、鱼体和养殖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一个环节正常就不会发?。?只有三者的结合才会有病害的发生 。病原体是导致鱼病发生的先决条件,鱼体自身特性及免疫力是避免发病的基?。?养殖水环境是防病治病的关键 。诊断分析鱼病发生的原因要将上述三个因素综合起来思考,有助于在发生鱼病时找到准确病因及解决问题的关键切入点,也有助于为防止疾病发生提供正确思路 。
2.依据季节变化诊断 。不同的病虫害有不同的流行季节与适宜发生的气候条件,可依据季节变化诊断 。如溃疡病多见于季节交换期,指环虫流行于春末和秋初,海盘虫病流行季节为夏秋,贝尼登虫病秋冬季节易感染 , 类结节病常发于水温超过20℃且降雨较多的梅雨期,烧尾病则只见于夏季等 。
3.依据养殖阶段诊断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主要发生于鱼苗鱼种培育期(鱼苗培育至1~2厘米时发?。?,车轮虫主要危害幼鱼和苗种,人工繁育的苗种较少发生微孢子虫病,脊柱弯曲综合症多见于苗种阶段,在单纯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时易多发“受激猝死病” 。
4.依据水环境诊断 。鱼病的发生与水环境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 。如水源中的污染源、养殖水体的理化因子(氨氮、亚硝酸、pH值、溶解氧、盐度、水温等)、底质老化等变化,都有可能引起石斑鱼的不良反应、降低免疫力、影响摄食、活动异常、中毒、诱发病害或死亡 。
5.依据死亡情况诊断 。网箱、池塘或水泥池中石斑鱼疾病发生后,一方面可从死亡的缓急来判断,如急性型死亡表现为症状不明显或死亡量大,病情来得急或突然,可能由于池水理化因子突变或严重恶化、水源污染、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病毒性疾病传染暴发、摄食变质或含有害因子的饵(饲)料等因素;慢性型死亡主要由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或营养不良引起的,可通过体表、内脏病变特征以及镜检体表黏液和鳃丝来诊断 。另一方面,从发病网箱或鱼池鱼的死亡量大小来判断 。细菌性疾病与寄生虫性疾病造成鱼死亡量不大,而病毒性疾病、缺氧、冻伤、中毒往往造成鱼大规模死亡 。
6.依据病鱼体色变化及游动状态诊断 。石斑鱼的品种繁多,体色各异,但是如果发现鱼体色暗淡无光 , 或变色 , 发白、发黑、充血出血,就是病症 。健康的鱼一般是成群集游,行动灵活,反应敏捷,受惊即潜 。病鱼则通常离群独游 , 行动呆滞 , 浮于水面或靠边角独处,反应迟钝或没有反应,或受惊后略向水底下潜,后缓慢浮出水面 。如果鱼体表、鳃分泌黏液增多,体色变深,还会使鱼在水中表现出焦躁不安、打转、磨擦网箱或池壁池底,有时会表现为急剧狂游等,可能是寄生虫寄生鱼体 。
7.依据鱼的摄食情况诊断 。健康鱼摄食时,抢食能力强,摄食时间短 , 食量也相对稳定 。若鱼的摄食量突然减少,甚至不摄食,就要从气候变化、水质理化指标(溶解氧、pH值、盐度、氨氮、亚硝酸、水温等)、饵(饲)料、水源、病虫害等方面迅速筛选排查找出原因 。
8.依据人为因素诊断 。网箱、池塘或水泥池中石斑鱼发病,常与饲养管理有关,如放养品种、放养密度、喂养方式、投喂发霉变质饵(饲)料、投饵过少或过多、长期水质不清洁、不换水、盲目用药、增氧设备故障以及操作不慎致鱼体损伤,都可致石斑鱼发病 。
9.依据病鱼的外观症状诊断 。鱼的病灶特征是诊断鱼病的主要依据 。首先采用目检的方法观察病鱼的部位,顺序为体表、鳃部、内脏 。体表按顺序仔细检查病鱼的头部、嘴、眼、鳃盖、鳞片、鳍条等,对肉眼看不到的病原体 , 须根据症状判断 。鳃部重点检查鳃丝,应注意鳃盖是否张开、鳃盖表皮有无溃烂或透明现象 , 再观察鳃片的颜色是否正常,黏液多或少,随后仔细观察鳃丝末端是否肿胀或出现溃烂变白现象 。解剖鱼体重点检查肝脏、肠道 , 观察肝脏是否病变,有无出血点;观察肠道内有无食物,是否充血发炎;观察脾脏、肾脏、鳔等器官有无病变 。如鱼患烂尾烂嘴病时,病鱼尾鳍缺损 , 吻部溃烂;寄生瓣体虫时 , 体表出现形状不规则的白斑;患细菌性肠炎病时 , 肛门红肿或外突 , 用手轻按腹部,有浓状液体流出等 。
10.依据镜检情况诊断 。病鱼(特别是寄生虫性疾?。┩ü庋酃鄄焱共还唬杞岷舷晕⒕迪鹿鄄斐嫣宸娇扇氛?。镜检时,从鳃组织、体表组织或体表黏液等病变部位取少量组织或黏液置于载玻片上,用滴管加一滴普通清水;若是内脏组织,用0.85%的生理盐水,然后盖上盖玻片 , 稍用力压平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结合各种寄生虫的外形特征观察确诊 。发病初期,病鱼外表病害特征往往还不是很明显,因而选择镜检的病鱼也很关键 , 不然会因选择健康尚未发病的石斑鱼进行镜检而造成误诊 。镜检发病初期的病鱼,要选择体色异常、游动乏力、旋游狂窜、烦躁不安、失去平衡、呼吸困难、鱼体消瘦、不摄食、鳃或体表黏液分泌增多、离群静止于水底等特征的鱼 。
家中水缸养藕乱叶是怎么回事?现在在家里用水缸种植莲藕的朋友越来越多,水缸种植莲藕虽然简单但也并不是说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提问的这位朋友的莲藕就出现问题了 , 从照片上来看 , 问题所说的家中水缸养藕乱叶应该是烂叶了,刚刚好本人也非常喜欢水缸里种植莲藕,在这里就跟朋友们聊聊这个问题 。
照片中水缸里的莲藕烂叶,应该是水质出现问题所导致 。
从上面照片中来看 , 不仅仅是荷叶枯萎而死 , 水缸里的水几乎已经成了深绿色,这就说明水质已经是非常差的了 , 水质太差就会导致富营养化,这也就是水缸里的水发绿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荷叶枯萎的直接原因,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水中氮、磷含量过多造成的 。
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法非常简单 , 烂叶剪掉,控水晾晒几天重新加水就好 。
本人以前用水缸种植莲藕也出现过同样的问题,不过个人的处理方法非常简单 , 因为水缸面积比较小,出现这样的问题只需要把已经枯萎的荷叶剪除,把水缸里的水舀干,然后就这样在太阳底下晾晒几天 , 再重新加水就好了 。这期间得注意观察不能晾晒过度,只要培养土表面出现细小的裂纹就可以重新加水了 。
用水缸种植莲藕得注意一个问题,要放养而不能娇养,如果水缸里的泥土是鱼塘里挖的淤泥,在后期的生长过程中基本上不需要再另外施肥,只需要经常注意水缸里的水量就好了 。期间可以让水缸里的水干上那么几天 , 一是改变缸里的水质,二也是避免水里蚊虫滋生,给我们观赏带来影响 。(最后一个图片就是本人种植的莲藕)
淡水鱼三大疾病如何防治?一、水霉病
水霉病俗称白缺点、肤霉病 。水霉菌开端寄生时,通常看不出病鱼有何反常 。当看到病症时 , 菌丝体已侵入鱼体创伤,向外成长,或因寄生虫、细菌等感染构成原发病灶时,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创伤侵入,汲取肌肤里的养料,在受伤病灶处敏捷繁衍、延伸、拓展、长成棉毛状的菌丝 。菌丝与创伤的细胞安排缠结粘附,使肌肤发作腐烂、安排坏死,一起跟着病灶面积的扩展 , 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异常、胃口减退 -鱼体消瘦,结尾病弱逝世 。
此病通常发作在20℃以下低水温时节,以早春、晚冬最为盛行 。全国各地均有发作 。水霉菌对寄生无严厉的选择性,各饲养鱼类从鱼卵到成鱼均能被感染 。密养的越冬池,春季塘水消瘦或处于饥饿状的鱼最易患水霉病 。
防治办法:鱼类入池操作过程中要尽量细心,勿使鱼体受伤 。入池前用“树苗净”1/3000药溶倾泻 。防止在水温15℃以下处置饲养鱼类,防止鱼体冻伤或擦伤 。
二、竖鳞病
开端确诊 , 此病为水型点状极毛杆菌所导致 。患竖鳞病的鱼体表粗糙、有些鳞片向外打开像松球,鳞的基部水肿 , 其内部积累半透明式血样渗出液,致使鳞片竖起,用力稍压鳞片,有水状液从鳞片基部喷发出来 , 随之鳞片掉落 。病鱼常伴有鳍基肌肤细微出血、眼球杰出、腹部胀大等病 。随病况开展、病鱼呈现呼吸困难、身体失去平衡、游动缓慢、无力,继续2~3天逝世 。
此病首要损害鲤鱼、鲫鱼、草鱼、白鲢,金鱼也时有发作 。此病如不及时医治将对淡水饲养业带来极大的丢失 。
防治办法:在运送放养等操作过程中 , 防止鱼体受伤;鱼体入池时用1/3000浓度的“树苗净”浸溶5分钟;或“百鱼净”2.5毫克/升药浴30分钟 。一起,合作“鱼安康”1号,以1.5%的量增加于饲猜中投喂;或用0.2毫克/升“富氯”或0.1毫克/升“富碘”全池倾泻 。一起,合作运用“鱼安康”1号以1.5%的量增加于饲猜中运用 。
三、痘疮病
为病毒所造成的,发病前期,病鱼体表呈现许多白色小点 , 上面掩盖一层白色块状粘液 。跟着病况的开展,白色斑驳的数量不断增加,一起斑驳的区域不断扩展,致使病灶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构成白腊状的增生物,形状恰似痘疮 , 因而称之为痘疮病 。痘疮增长到必定程度会天然掉落 , 接着又会在原患部再次呈现新的痘疮,结尾使鱼消瘦而死 。
池塘饲养时,通常在秋冬末至初冬和春季,水温在10℃~15℃呈现此病 。因为发病率低且同池其他鱼类不受感染,因而未能导致大家对此病的注重 。这些年,因为网箱高密度饲养技能的蓬勃开展,此病日趋严重 。
防治办法:开春后 , 用0.2毫克/升的“富氯”或0.1毫克/升的“ 富碘”全池均匀倾泻 , 每周运用1次以操控水中病毒的数量;鱼开端摄食后,在饲猜中增加1.2%的“越冬安”和0.2%的“水产专用Ve”,以进步鱼体免疫力 。
养鱼进水的正确方法?首先要考虑的当然是水源 。进水前测一下几个指标,包括pH(最好在7.5-8.5范围内,太低太高都可能是严重污染的水)、盐度(与池塘盐度一致)、硬度(50dh以上)等,总碱度由于波动太大,检测意义不大(但肥水之后检测就非常重要了,一般60-120较好) 。
其次,建议要适当抽多点水(1.2~1.5m以上,消毒后要抽排掉20~30公分的底水) 。进水并没有特别明显固定的时间段,不过最好在白天进行,尽量用大寸泵抽水(6寸以上) 。由于进水后要经过消毒,现在养殖常用的漂白粉,静置两三天后会絮凝沉积,所以最好通过底排污系统或抽水系统,抽排掉底层水20-30公分(尤其是放苗适应后会沉底,这层底水如果不排掉,不利于苗种正常生长,甚至还会导致死亡),而我们最适合放苗的水深为0.8-1.2m,所以,要保证排掉20-30公分水后仍然保持有0.8-1.2m的水深,需保证前期进够一定量的水 。
养殖中后期加水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加水的时候对水源要求更高,需要考虑整个养殖区域,包括上下游是否有人排水污染,防止交叉感染;阴雨天气,东风,闷热,大潮期(一般农历初一、十五)以及虾苗蜕壳期都不适合加水;加水不能一次性加太多,以防引起应激,可以1-3公分/天的频率增加加水量,如果水质恶化,需要换掉至少50%的水,也需要分几次逐渐增加,可以第一次换掉5公分,然后按3-10公分每天的增加幅度增加换水量 。
进到池子里的水要注意消毒,改底,补菌(一般使用EM菌),同时适当补充氨基酸保菌保藻;有条件的可在刚开始进水的前3天晚上22:30-23:00补钙以防应激性蜕壳 。
养殖过程中进水是很好的选择,一,加入新鲜的水源,池塘水质活力更好,不易老化,起到稳水的作用,尤其是高温天气;二,加水同时也在增氧,对虾活力更好,免疫力更强 。
加水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问题:一,外源水是否干净,有害藻类是否多;二,自己池塘的水质是否适合加水,比如蓝藻甲藻较多,越加水,有害藻繁殖越快;三,虾的情况和天气是否适合加水,翻风期、用药期、蜕壳期、发病恢复期等,不宜加水,避免因加入未消毒的水源带来风险;四,加水应该注意不要一次加太多,以免引起池塘水质变化 。水源富营养化的谨慎加水或晚上少量加入,避免造成池塘水浓或有有害藻类起来;五,加水之后,注意补充钙镁和水质的消毒处理 。之后观察虾的变化(体色、活力、吃料情况),以相应的做出反应,是停止加水还是间隔几天再加水 。
养殖前期加水一般是加经过消毒处理的淡水(前期加淡水虾长速快),且在对虾大量蜕壳期不加水 。其次,养殖中后期加水多为加经消毒处理的咸水,有助于对虾硬壳结肉 。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水位逐渐加深,以满足对虾对空间分布的需求 。
加强水质调控,是夺取池鱼优质、高产的必要保证 。而给鱼池加水是调节鱼池水质最直接、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 。为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加水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酌情加水 。加水要根据天气变化、气温高低、水质等情况灵活掌握 。养殖普通鱼类,一般每隔10天左右向池塘加水1次 。如天气酷热、温度高、水质过肥 , 或阴雨、闷热天,加水的间隔时间应缩短 。
清晨加水 。给鱼池加水,最好选择在清晨进行 。因为夜间无光照,池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停止,水体中各类生物的呼吸还须耗氧,到清晨3~5时会降到最低值 。所以,选择清晨给鱼池注入新水,增氧效果最明显 。鱼池白天一般不宜加水,因为白天池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水中溶氧充足 , 此时注水不但不能增氧,反而会使水中溶氧逸出 。
加注活水 。注入鱼池的水必须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且温差不宜过大 , 一般鱼苗池温差不超过2℃,鱼种池温差不超过5℃ 。抽水时应抽取水源上层水 , 一般将抽水管插入水面下30厘米左右,这样的浅层水有机质含量低、溶氧含量高、水温与池水温度相近,注入池塘后会有利于鱼的生长发育 。
加注方法要得当 。加水前应排出池塘底层部分原池水,然后注入新水,并且进水口用密眼网过滤,严防野杂鱼、敌害生物进入鱼池 。加水时应将注入的新水沿着池水的上层水平线冲入,这样可促使上层水搅动 , 超到增氧的作用 。切忌让水流从高处落下,以防池底沉积物、腐殖质泛起污染水质 。
适量加水 。加水量过少达不到加水的目的,加水量过多易使水中浮游生物密度降低,从而影响鱼类摄食与生长 。一般每次加水深度以20厘米~30厘米为宜 。当池中发生缺氧,或池水恶化时应放出1/2~1/3的原池水,再加注新水 。
补肥培水 。池塘注入新水后,往往水质肥度减弱,水体颜色变淡,所以应及时适当补施化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使池水的透明度达到30厘米左右,确保鱼类在丰富的饵料生物和良好的水质环境中健康快速生长,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
养殖的塘鲺鱼病怎样防治?鲺鱼病是寄生在鱼体上的各种鲺引起的,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会有 , 特别是两广地区最多,有很多的渔民对此病不是很了解,误诊误治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
病原体和流行情况鲺鱼病的病原体一种是日本鲺,另一种是椭圆尾鲺,其中日本鲺最多,它的危害也最大 。该鲺在鱼体上生存 , 为浅绿色甚至透明,外型有点像臭虫,全长4.5~8.2mm 。每年在5月~9月是发病的高峰期,一般在5月份养殖的鱼池里就有这种鲺?。搅?、8月份病情就会加重 。鲺离开鱼体后可以在水中生存3天左右 , 所以它可以从一个寄主身上转移到另一个寄主,也可以随水流、工具等进行传传播 。对鱼的年龄没有要求,会影响其生长,也会造成大量死亡 。
产生的危害鲢鱼比其它的鱼类感染的机会要大,鱼被鲺寄生后会极度不安 , 在水中狂游或跳出水面,食欲减退 , 鱼体消瘦 , 到了高温的季节 , 鱼体消耗太大,严重的2~3天就会发生死亡 , 由于鲺腹面有很多的倒刺,在鱼体上爬行时会刺伤鱼体 , 产生的伤口会出血并发白皮病,影响鱼的产量 。
防治方法鱼鲺可以牢固地附着在鱼体上,又能随时在水中游动,给诊断带来难度,如果发现鱼在水中盲目乱游,要及时捞起,放入装有清水的盆中,如观察到浅绿色或透明的小虫在水中游动,说明就已感染了鱼鲺 。在放鱼前 , 要用生石灰进行清塘,可以有效地杀灭水中的鲺虫和虫卵 。鱼池已灌水放苗时,可以用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 , 可有效治疗鱼鲺 。
【池塘里发病了怎么办】鲺鱼病在夏季是高发季节,如果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对鱼的危害 , 最主要的是早期确定病症,如果不能及早发现治疗 , 就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
我是“洪湖渔乡”,专注研究水产养殖知识,给你专业的技术分享, 若想了解更多 , 请关注并多多支持!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现在真的没有狂犬病了吗?如何判断人是否得了狂犬病?
- 泰拉瑞亚玩家必看!一桶水如何打造梦幻池塘
- 1分钟前哪里地震了 1分钟前刚刚哪里发生了地震
- 生病了不一定要吃药 吃水果也能保健好身体!
- 你得了颈椎病了吗?颈椎病的治疗疗法
- 孩子为何频繁眨眼 警惕会不会是生病了
- 宅在家里发胖 不如试试苹果减肥法
- 怎样分辨宝宝哭闹?宝宝哭闹或许是生病了
- 经常摇脚不是病了吗?这个习惯也是一种病
- 在家里发生羊水早破后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