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的溶氧在多少

螃蟹的溶氧在多少 , 蟹苗最后一次脱壳在什么时间?八月中下旬河蟹要进行最后一次蜕壳——生殖蜕壳 , 由黄蟹变成绿蟹,进入成熟生长期,这个阶段也是河蟹养殖中病害暴发的时期 。
八月份要历经大暑、立秋、处暑三个节气,这几个节气交换及过程中,天气的变化较为频繁,有炎热、闷热的高温天气,也有凉爽的低温天气,自然天气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养殖环境较大的变化,甚至会产生恶劣影响 , 如水温的过高、温差的悬殊、溶氧的偏低对河蟹生长及动、植物的生长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 甚至会破坏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引发疾病造成河蟹的死亡 。
因此,在此时期,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河蟹养殖最后阶段的顺利进行 。
螃蟹能在多深的水位生长?蟹一般在3-5米深海底生活及繁殖,冬天移居到10-30米的深海 , 喜在泥沙底部穴居 。海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 , 海蟹 (6张) 俗称梭子蟹、白蟹 , 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是中国沿海的重要经济蟹类 。其生长迅速,养殖利润丰厚 , 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品种 。梭子蟹一般在3-5米深海底生活及繁殖 , 冬天移居到10-30米的深海,喜在泥沙底部穴居 。其适应盐度为16‰-35‰,水温在4℃-34℃ , PH值在7-9之间,最适盐度为26‰-32‰之间 , 最适温度在22℃-28℃ 。水质要求清新、高溶氧,当环境不适应或脱壳不遂时有自切步足现象,步足切断后能再生 。
为什么养螃蟹的水那么臭?要有两方面:
其一,底质中的有机质在水温升高后大量分解,消耗水中大量的溶氧,还会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造成河蟹夜间频繁上岸爬草,并吐白沫,轻则影响生长 , 造成河蟹生长缓慢 , 规格偏小,售价低,重则导致河蟹缺氧泛塘,甚至死亡 。
其二,养殖池塘底质是改变河蟹体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河蟹体色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随着生活环境改变而改变 。蟹池底质以黄壤土为好,淤泥较少,养出的河蟹与湖泊养出的相似 , “背青、肚白、毛黄、螯强,色艳、膏肥、肉香、微甜” 。
黑色底质养出的河蟹,甲壳灰黑,腹脐灰白并有黑斑,肉松味淡,不新鲜 , 肉质苦,售价低,所以定期使用底改和增加底氧,不仅能避免河蟹上岸爬草 , 黑鳃,纤毛长等现象 , 而且水质清爽,底质清洁 , 溶氧足,促进河蟹生长发育,降低饵料系数 。
一、蟹底黑臭的原因
1、清塘不彻底、淤泥有机质较多、没有暴晒池底等 。
2、水位较浅,上下水位形成隔层池底缺氧 。
3、放养密度高,投饵量大,残饵粪便多 。
4、经常使用聚合物类产品调水改底,有机物被吸附到底 。
5、水草,青苔水生动物尸体腐烂趁底等 。
二 、改良底质主要措施
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质,水质的好坏是底质的表现,通常人们是通过水质的变化再知道底质的变化,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 , 病源通过池底的有机污染物生长繁殖,再通过水体扩散传播 。因此 , 养水先护底,养殖先培水,培水先培底,据笔者多年养殖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彻底清塘消毒、吊底暴晒 。
每三年将池塘过多的淤泥和残饵清除复?。?作为田地有机肥料 。另外,不吊底的池塘将水抽干让光照暴晒,使土壤松动放出有害物质,同时再用药物彻底消毒杀死病原体、寄生虫、野杂草等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