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拉肚子是腸癌 什么是结肠直肠癌


半夜拉肚子是腸癌 什么是结肠直肠癌

文章插图
一、结肠直肠癌的发生几率
结肠癌中国在世界上属于低发地区,但其发生率在不少地区有程度不等的增加趋势 。本病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男性,以40~70岁最为多见,但20世纪末发现30岁以下者亦不少见 。男女两性发病比例约为2:1 。本病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发病原因仍不清楚,可以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多见,其余依次见于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 。癌瘤大多数为腺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及粘液癌 。本病可以通过淋巴、血液循环及直接蔓延等途径,播散到其他组织和脏器 。根据临床表现、X射线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以确诊 。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手术根治 。本病的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 。一般癌肿只限于肠壁者预后较好,浸润到肠外者预后较差,年轻患者、癌瘤浸润广泛、有转移者或有并发症者预后不良结果 。
二、结肠直肠癌的一些病因
不十分清楚,但是,已经知道可能与以下癌前病变和一些因素有关:①在许多临床实践中发现结肠息肉可以恶变,其中乳头状腺瘤最易恶变,可达40%;在家族性息肉病的病人中,癌变的发生率则更高,这说明结肠癌与结肠息肉关系密切 。②部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可以并发结肠癌,发生率可能比正常人群高出5~10倍 。发生结肠癌的原因可能与结肠粘膜慢性炎症刺激有关,一般认为在炎症增生的过程中,经过炎性息肉阶段发生癌变 。③在中国,血吸虫病并发结肠癌的病例并不少见,但对其因果关系仍有争论 。④据世界肿瘤流行学调查统计,结肠癌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高,而在日本、芬兰、智利等地较低 。研究认为,这种地理分布与居民的饮食习惯有关系,高脂肪饮食者发病率较高 。⑤结肠癌的发生率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这已越来越被引起重视 。
三、结肠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半夜拉肚子是腸癌 什么是结肠直肠癌】
血便为结肠癌的主要症状,也是直肠癌最先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 。由于癌肿所在部位的不同,出血量和性状各不相同 。息肉型大肠癌病人可出现右下腹部局限性腹痛和腹泻,粪便呈稀水样、脓血样或果酱样,粪隐血试验多为阳性 。随着癌肿的增大,在腹部的相应部位可以摸到肿块 。狭窄型大肠癌容易引起肠梗阻,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粪便呈脓血便或血便 。溃疡型大肠癌的病人,可出现腹痛、腹泻、便血或脓血便,并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一旦发生完全性梗阻,则腹痛加剧,并可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全身情况急剧变化 。在肿瘤的晚期:由于持续性小量便血可引起贫血;长期进行性贫血、营养不良和局部溃烂、感染毒素吸收所引起的中毒症状,导致病人消瘦、精神萎靡、全身无力和恶病质;由于急性穿孔可引起急性腹膜炎;肝脏肿大、腹水、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常提示为肿瘤的晚期并发生转移 。
四、结肠直肠癌的治疗手段
外科治疗肠癌的根治性治疗方法迄今仍首推外科治疗 。全国第1届肠癌会议提出,浸润性肠癌根治切除的定义是手术时将肉眼所见及扪及的肿瘤,包括原发灶及引流区淋巴结全部清除者为根治性切除,手术时虽能切除病灶,但肉眼或扪及的肿瘤有残留者属于姑息性手术 。因此,对病变局限于原发或区域淋巴结者应作根治性手术;局部病变广泛,估计不易彻底切除,但尚无远处转移者可作姑息性切除;局部病变较广泛尚能切除,但已有远处转移,为解除梗阻、改善症状亦可作姑息性切除;局部病灶广泛、粘连、固定,已无法切除,可以作捷径手术或造口术以解除症状;已有远处转移如肝转移或其他内脏转移,而原发灶尚能切除者可根据病员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同时切除,当然此亦属于姑息性手术 。手术后综合征:直、结肠癌手术切除后常有肠运动功能的紊乱,大便次数增多;乙状结肠切除后常由于结肠协调性固体运送机能的破坏而造成便秘;肛管、结肠吻合术后常有排便功能的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失禁等 。直肠癌手术后常有排尿功能的障碍,性功能障碍 。对肛门非保留的病人,正研究及设计安置在会阴部的“人工肛门”,并能有控制大便便意的装置,以解决病人的排便问题 。目前在研究的应用肌肉代替括约肌的肌肉兴奋技术看来是有希望的方法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