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是怎么繁殖的

河蟹是怎么繁殖的,螃蟹卵离开母蟹还能孵化吗?不能
螃蟹每次繁殖可以产生的卵是比较多的,有时候甚至可以达到几百万颗卵 。这些卵会在雌性螃蟹的体内进行孵化,之后则会脱离母体 。这些幼体会随着水流的方向而流动,之后会经过退壳的过程 。在退壳几次之后 , 幼体就可以发育成大眼幼虫了 。这个阶段的螃蟹会再经过几次退壳的过程中,然后发育成幼蟹 。幼蟹在之后发育的过程中还会退壳,最终它们会发育为成蟹 。
母蟹繁殖喂什么?母螃蟹吃水生植物、底栖动物、有机碎屑及动物尸体等等 。
野生螃蟹会捕捉水中的小型动物作为自己的食物 , 比如鱼、虾、软体动物等 。一些螃蟹还会吃藻类植物 。人工养殖的螃蟹可以吃的食物更多,最常见的就是螺丝、虾、蚌、鱼、面包虫等 。除了这些肉类之外,它们还可以吃土豆、南瓜、米饭、面包渣等素食 。
蟹苗养殖技术全过程?一、仔蟹培育
仔蟹培育是将15万只/㎏左右的蟹苗(也称大眼幼体)培育1个多月,经5次以上蜕壳,长成3000只/㎏左右的仔蟹(俗称Ⅴ期幼蟹、豆蟹)过程 。培育方式有网箱培育、水泥池培育和土池培育 。
⒈网箱培育
网箱培育蟹苗有水体溶氧高、生长快、成活率高等优点 。网箱用聚乙烯网布或尼龙筛绢编成,通常网箱规格选用长4m、高2m、宽1m 。敞口加盖网,在盖网短边的一侧装缝拉链,便于打开进行饲喂和操作 。网箱可设在水深1.5—2m处、有微流水、水质清洁无污染的湖泊、池塘等处,一般沉入水中0.7m 。蟹苗放养密度5000—6000只/ m3水体 。网箱中需投水草等水生植物作为蟹苗的附着物 。
⒉水泥池培育
圆形或长方形水泥池,面积在20—50㎡,池深40—50㎝ , 水深20—30㎝,放苗前对池子进行洗刷消毒、投放一定量的水草,并进行冲气,每m3水体放苗2万只左右 。
⒊土池培育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 , 底质较硬,池埂不漏水 , 池四周需建防逃设施,面积2—5亩,水深0.8m 。每亩水面放苗5—10kg 。蟹苗下塘后最好利用池中培育的水蚤等浮游动物,如天然饵料不足,可用鸡蛋和鱼糜按1:5比例拌匀蒸熟后,带水搓成鱼浆均匀泼洒全池,大眼幼体阶段可每隔4小时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为池内蟹苗总量的150%—200% 。变成Ⅰ期幼蟹后,可以用鱼糜、虾糜、黄豆糊投喂,以后增投碾碎的螺蚌肉、豆饼等饵类,日投喂次数从3—5次逐步改为1—2次 。日投饵量前期占幼体总量80%,中后期为50%—20% 。培育期间要经常冲气、加注新水,以保持溶氧充足 。
二、幼蟹培育 。幼蟹(又称蟹种、“扣蟹”)培育是为成蟹养殖提供种子的重要一环 。在这段时间,河蟹蜕壳次数多达7次,生长快,增重倍数大,因此加强饲养管理特别重要 。
⒈稻田培育
培育蟹种的稻田必须环境安静,能灌能排,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粘土或壤土,事先需开挖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单独建进水渠道,用钙塑板、石棉瓦等材料建防逃设施 。放养时间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每亩稻田放养蟹苗0.5—1kg , 蟹苗先围栏在环沟中培育,沟中可均匀地布入附着物,蟹苗入池后开始投喂饲料,大眼幼体阶段投喂鸡蛋黄,每2—3小时投喂一次,进入1期幼蟹后改投鱼糜加豆饼和麸皮,投饲率从100%降至5%—7%,日投喂4—6次 。在水稻秧苗栽插活棵后可测定培育池中仔蟹的规格和数量 , 可拨去环沟四周的围栏,让幼蟹自行爬入大田 。为了提高稻田的利用率,还可放养部分鲢、鳙鱼种以摄食稻田中的浮游生物 , 一般亩放30—50尾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