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应该怎么喂料

猪应该怎么喂料,养猪液体饲料做法?液态饲料分为未发酵和发酵2种 。前者指饲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的即用饲料 。后者是将发酵基料与水按1.0∶1.5至1∶4混合均匀后 , 通过发酵液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饲料中的多糖、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 分解或转化饲料中抗营养因子,产生有机酸(主要是乳酸)、细菌素、消化酶等有益代谢产物,最终形成的一种低pH、状态稳定、富含益生物质、更易被畜禽消化和吸收的饲料 。
1.1 液态发酵饲料的生产
液态发酵饲料的生产存在多种发酵形式,按发酵基料可分为全价料液态发酵和谷物部分液态发酵 。前者是生产液态发酵饲料最简单的方式;但易导致维生素、氨基酸(尤其是合成氨基酸)等养分不可逆的丢失 。后者是先将谷物部分的液态发酵完成后 , 再与其他原料混合成液态全价料 。与前者相比,这种发酵形式不仅可避免养分丢失,还因其发酵基料成分较单一具有更低的缓冲力,使发酵可快速进行且品质更稳定,也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发酵形式 。
按发酵方式可分为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定向发酵或诱导发酵) 。自然发酵是利用天然存在于发酵基料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操作简单;但易使肠杆菌等杂菌大量增殖而使发酵进程不可控 , 并产生生物胺和高浓度的乙酸 , 影响饲料适口性,降低饲料品质 。接种发酵是将特定的益生菌接种于发酵基料,使发酵快速启动且定向进行 。研究表明 , 发酵过程中低pH和高浓度乳酸是抑制肠杆菌等致病菌增殖的重要保障,也是缓解谷物部分发酵结束后混合其他原料时pH大幅上升而使病原菌爆发式增殖的有效策略 。因此,选用的发酵菌种应具备快速增殖、大量产生乳酸、快速降低发酵基料pH的特点 。目前,猪用液态发酵饲料常用的菌种为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 。此外,根据发酵基料不同 , 可将酵母菌、芽孢杆菌与乳酸菌进行组合发酵 , 以达到提高饲料菌体蛋白含量、降解饲料抗营养因子等特定的发酵目的 。
按发酵工艺可分为批次发酵和连续发酵(引子发酵) 。连续发酵是在发酵罐中保留一定比例(20%~50%)的发酵产物 , 再混合新鲜发酵基料和水进行连续发酵 。此工艺可保证发酵连续进行 , 生产率高;但易导致杂菌大量增殖成为优势菌群而降低饲料品质 。批次发酵不同于连续发酵,发酵罐中无需保留发酵产物 。若出现不良发酵,仅一批饲料受影响 , 发酵可控且品质更稳定;但每次发酵结束后均需清洗发酵罐,添加新的发酵基料和水 , 发酵设备要求高且操作繁杂 。
1.2 液态发酵饲料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优质液态发酵饲料的pH应低于4.5,乳酸菌活菌数高于109CFU/mL , 乳酸浓度高于150mmol/mL,乙酸和乙醇浓度分别低于40.0、0.8mmol/mL 。高浓度的乳酸可降低饲料pH,有利于提高饲料适口性 , 抑制病原菌增殖 。乳酸浓度高于7mmol/mL时,可抑制沙门氏菌增殖;乳酸浓度高于100mmol/mL时,可抑制大肠杆菌增殖 。乙酸和乙醇浓度过高会产生“异味”,影响饲料适口性 。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影响液态发酵饲料品质的一个主要因素 。发酵时乳酸菌占主导地位时,乳酸可快速生成 , 有利于提高饲料适口性,抑制诸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的增殖 。酵母菌占主导地位时,对饲料品质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酵母随饲料进入畜禽消化道后,可将肠道致病菌吸附在自身表面以阻断其与肠黏膜的结合;另一方面,酵母增殖会大量消耗发酵基料中碳水化合物并产生乙醇、乙酸及二氧化碳等物质,影响饲料适口性及干物质含量 。在生产实践中后者的影响更大,因此,需避免以酵母为主的发酵 。甲酸、山梨甲酸、苯甲酸等弱酸的加入会抑制酵母的生长,对乳酸菌无影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