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烂皮怎么治

黄颡鱼烂皮怎么治,鱼身上发黄?鱼身体发黄是黄颡?。〗┠辏?黄颡鱼类的溃疡、烂身病在我国养殖集约化水平比较高的区域(长三角 , 珠三角等地)不断发生 , 在其中个别区域呈爆发流行态势,给养殖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死亡率较高 。
烂身病实质就是流行性溃疡综合症 , 该病是一种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性疫病,主要危害1 龄以下的鱼类 。其危害往往是灾难性的,该病最危险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即从感染到发病死亡需要15-20天,甚至更长时间 , 所以要求在发病季节定期进行预防 。如果发病,应及时治疗,治疗越早,感染数量越少,治愈率越高;反之,治疗效果就越差 。
该病病程较长,在不同发病阶段 , 所变现出来的症状也有所差别 。病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体表颜色不均,体表溃烂,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亡 。病鱼体表病灶呈斑块状充血 , 病灶逐渐烂 成血红色凹陷,严重时可烂到肌肉或骨骼 , 甚至遍及全身 。若继发感染细菌、真菌,在溃疡灶表面可见“白毛”或“黄毛”症状 。在病发初期,鱼的摄食情况不受影 响,在后期则会出现浅部溃疡,并常伴有棕色的坏死,大多数黄颡鱼在这个阶段就会死亡 。在感染各时期的主要症状如下:
早期:病鱼鱼体发黑,离群独游,食欲下降,漂浮于水面,有时出现不停地游动,病鱼体表某些部位出现数目不等的斑块状充血或出血病灶,病灶处鳞片脱落,剖检内脏无明显病变 。
中期:病灶部位皮肤逐渐溃烂,肌肉坏死,形成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溃疡,严重时露出红色肌肉 , 剖检可见脾脏颜色变浅,肝脏肿大有出血点 。
后期:病灶面积进一步扩大,溃烂的深度也加大 , 严重时露出骨骼和内脏,剖检肝脏肿大,肾脏肿大有出血点 。对于特别敏感的 , 可带着溃疡存活很长时间,损伤会逐步扩展加深,以至到达身体较深的部位,甚至造成头盖骨软组织和硬组织的坏死,使活鱼的脑部暴露出来 。多数病鱼死后沉底,待腐烂胀气后才浮出水面,少数在水面缓游或扒边,捞起病鱼观察可见身体肌肉有块状坏死,严重者可见骨刺和内脏 。剪开腹腔可见肝点状出血,少数鱼并发肠炎和烂鳃 。
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天气持续高温、闷热、多变 , 且时有暴雨,养殖水体中的各种有害细菌繁殖加剧,导致养殖水体恶化 , 各养殖池塘水体的亚硝酸盐普遍偏高;加上越冬爬底习性, 使得鱼体容易被病菌感染,继而发病 。
再者黄颡鱼放养密度过大 , 鱼类排泄物增多,水质较差,鱼类长期处于半缺氧状态,加之活动空间减少 , 活动力减弱,使得寄生虫、细菌等病原更易感染寄生;黄颡鱼养殖池塘多为时间较长的老池塘,水浅淤泥深 , 未做好池塘及鱼苗的彻底消毒工作;
此病多发生在亚硝酸盐高,塘底有机物多,水环境极不卫生的鱼塘 。或在发病季节动网以及从外面抽入带病菌的水又没及时有效的进行消毒的鱼塘,病菌在鱼塘大量繁殖进而感染鱼体 。此外,养殖鱼类体表受伤后,养殖水体中的病原菌就可经过伤口乘虚而入,导致鱼类发病 。引起鱼类受伤的原因除了拉网、运输等操作外,寄生虫如车轮虫、斜管虫以及一些固着类纤毛虫的感染也是很重要原因 。
如前所述,鱼类烂身病的危害是灾难性的,一旦发生 , 治疗起来相当困难 , 死亡率非常高,因此该病的有效控制 , 主要还是要靠平时的预防 。通常可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如下几条: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