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度高怎么调鱼食

碱度高怎么调鱼食,改底和改毒能一天完成吗?近期有很多关于改底,消毒和解毒的问题,这些都是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养殖的成败,不能马虎,虽然三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是三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处理得当养殖期间问题就会少很多,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
池塘是一个鱼类、藻类、微生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场所,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还必须依赖于水体和底质这两个媒介进行物质和能量转化 , 因此池塘中的水质和底质影响整个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而其中的底质作为池塘中的“能量库”,是影响水质调控的重要因素 。
改底
池塘环境的自净和缓冲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池塘底泥的质量,当放养密度、投饵、用药等干预因子超过池塘的生态容量时,就会造成底质和水质的恶化 , 此时就需要我们认为的对其改善,即改底 。改善底质的基本策略是控制底泥厚度和酸碱度,补充有益菌,充分发挥池塘底泥“能量库”的潜在优势 , 因此,底泥改善的主要方法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
1、物理方法 ①养殖期结束后抽干水,进行晒塘处理,淤泥过多的挖去一部分淤泥;②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1-2小时,增加池塘上下水层交换 , 让高溶氧的上层水与低溶氧的底层水进行充分交换,增加池塘底部溶氧,有益于有益菌的繁殖;③沸石粉、木炭等吸附性物质为主的物理型底质改良剂也是改善底质的一种物理方法 , 能大量吸收底部中的氨等有害物质,但此方法只能将有害物质进行吸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清理也不是很方便 。
2、化学方法 使用生石灰清塘 , 生石灰可以中和淤泥中的各种有机酸,还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3、生物方法 主要是针对池塘底部施用相应的有益菌,对其中积累的有机物以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分解或吸收,如施用芽孢杆菌后可以有效分解池塘底部的有机物含量,并能为池塘藻类提供营养盐,形成良性循环;光合细菌能在无氧或含氧量低的底部利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合成自身物质进行大量繁殖,从而降低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因此微生物底质改良剂, 能发挥各菌种的协同作用,将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等影响底质变坏的隐患及时分解消除,达到改底的目的 。
消毒
养殖水体是鱼类生活的场所,就好比人在空气中一样,如果水质不好,鱼类就会更容易患病 , 水体也就更难控制,比如蓝藻、黑水、油膜等等一系列问题就会出现 。水体是鱼类的第一道防线,药物的使用,饲料的投入,细菌的繁殖,以及寄生虫的传播,都是经过水体来进行的,所以水体是最不稳定而且难以控制的因素,为了鱼类的健康快速生长,从消毒做起 。市面上消毒的药品很多,参差不齐 , 选药时一定要选择大厂家的药品,剂量也要严格控制 , 不同时期的药品使用也不同 。比如清塘时消毒用生石灰就比市面上的清塘药要好,因为生石灰的作用原理不同,没有药物残留 ,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消毒剂;比如我们常用的含氯消毒剂,其发挥消毒作用的环境为酸性,且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使用时尽量避免与金属接触;还有就是有些消毒药物不能混合使用,例如漂白粉不能与酸类、福尔马林、生石灰等混用,否则会失去药效 。水体消毒还注意的问题,一消毒剂的合理使用 , 不同种类,尤其是杀菌原理不同的消毒剂要交替使用,防止病菌产生抗性;二消毒剂的作用是有限的,平时应该多观察,防止病情恶化;三在不发生疫情的情况下也要坚持消毒,做到定期消毒 。
解毒
解毒是养殖户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都认为做好改底、消毒工作就可以了,但是“是药三分毒” , 既然可以杀菌消毒,固然有一定的毒性 , 多多少少对鱼类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解毒必不可少 。解毒药物主要由有机酸、氨基酸以及多肽组成 , 可以有效的络合和降解水中的重金属盐类及药物中有毒成分,还可以快速沉降和絮凝水中的有机碎屑和颗粒杂质,提高水体透明度等作用 。
三者之间又是什么样的顺序呢?经过实践以及询问多名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发现 , 消毒、解毒再改底效果较佳 , 因为消毒药物主要是杀菌作用,毒性较大 , 所以需要及时解毒,而且消毒后的沉积物沉入水底后,再改底,效果更佳;但是也有人认为改底药也具有一定的毒性,需把解毒放在最后一步,我认为也是可取的,总之 , 解毒不可少 。不可以同一天进行 。
工厂化曝气池水产养殖中如何降亚硝酸盐?工厂化水产养殖,不单是如何降亚硝酸盐的问题,要理解透析整个工厂化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来予以运用 。
工厂化水产养殖的水处理,主要处理水体中的废弃物 , 包括由于投喂饵料而引起的残饵、未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和代谢排泄物等 。养殖鲑鳟鱼类,饲料中的13%蛋白质、8%的脂肪、40%的碳水化合物、17%的有机质、50%灰粉和23%的干物质被鱼类作为代谢物排入水中,既有可溶性物质,如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等,也有固体物和悬浮物,有些物质的积累会对养殖鱼类产生生理影响和毒性作用 。
因此,从养殖水体中去除或转化这些养殖废弃物,保持养殖水体的水质质量 , 对工厂化养殖鱼类的健康、快速生长是非常重要的 。
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体的处理主要包括:增氧、分离(分离固体物和悬浮物)、生物过滤(降低BOD、氨氮和亚硝酸盐)和曝气(去除二氧化碳等)、消毒、脱氮等处理过程,其中悬浮物和氨氮去除是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 。
悬浮物的处理
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及其特性: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悬浮物主要由于饵料的投喂而引起 。在一次性过流养殖水体试验中,根据饵料投喂量的不同,其含量在5毫克~50毫克/升左右 。在饲料系数0.9-1.0情况下,鱼体每增重1千克就会产生150克~200克悬浮物 。作为循环使用的养殖水体,悬浮物在水中的积累是非常迅速的 。这些基础实验数据是进行悬浮物处理的基本参数 。
养殖水体中鱼类的固体排泄物,在正常代谢的情况下,大部分以悬浮物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 。在流动的养殖水体中 , 悬浮物有64%是小于30微米的颗粒 。悬浮物的比重略大于水,颗粒小、流动性好、有一定的黏附性,在有水流的条件下呈悬浮状态 。
从养殖水体中去除30微米以下的悬浮物 , 一直是工厂化水产养殖设计研究的重要方向 。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的积累,使水体浑浊,影响养殖鱼类鳃体的过滤和皮肤的呼吸,增加鱼类胁迫压力 , 恶化水质、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工厂化水产养殖过程中及时清除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是非常必要的 。
悬浮物处理技术:
(1)固定式过滤床 , 固定过滤床一般由鹅卵石、粗砂和细砂三层过滤组成 , 根据其工作水流的不同可分为喷水式滤床和压力式滤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过滤方式,具有过滤效果好的特点,可过滤90%左右的悬浮颗 。其应用难度在于设备庞大、效率低、反冲困难 。
(2)滤网过滤 , 滤网过滤主要是细筛网进行悬浮物的过滤,其中液力驱动旋转式过滤转筒是一项新技术,用网目为60微米的筛网,可过滤36%~67%的悬浮物 。其中,改变其结构设计、增加过滤面积、减少尺寸和反冲用水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
(3)浮式滤床,浮式滤床应用比水比重小的塑料球作为过滤介质,浮球直径为3毫米左右,过滤100%的30微米以上、79%的30微米以下的悬浮物颗粒可获得很好的过滤效果 。但是,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具有结块的特性,为了防止反冲时堵塞和较好的过流量,浮球生物滤器需要频繁的反冲 。为了改善其应用效果,必须进一步研究防止堵塞的结构和方法 。
(4)自然沉淀处理,自然沉淀技术是应用鱼池特殊结构或沉淀池,使悬浮物沉淀、集聚并不断排出,设计良好的沉淀池可去除59%~90%悬浮物 。其中,设计的关键是确定悬浮物的沉降流速,有资料表明,对于沉淀池处理,过流流速应低于4立方米/分,适宜流速为1立方米/分;单位面积的流量为1.0立方米~2.7立方米/平方米·小时 。自然沉淀虽然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低流速限制了循环的流量,会减少养殖密度和养殖效率 。
(5)气泡浮选处理,气泡浮选处理的原理是通过气泡发生器持续不断在水中释放气泡,使气泡形成象筛网一样的过滤屏幕,并利用气泡表面的张力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产生微小气泡(直径为10微米~100微米),可有效去除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 。气泡越?。?效率越高 。因此,研究产生微小气泡的发生装置 , 是该项技术应用的关键 。
氨氮处理技术
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及其特性:工厂化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主要是由于养殖鱼类的代谢、残饵和有机物的分解而引起 。一次性过流试验表明,高密度流水养殖排水中的氨氮浓度一般为1.4毫克/升左右 。饲料质量的影响更是直接的,大约有40%饲料蛋白的氮被鲑鳟鱼类转化成氨氮(NH3和NH4+),在饵料系数为1.0的情况下,鲑鳟鱼类每增长1千克就会产生33克氮 。根据饲料蛋白的含量不同 , 可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鱼类的氨氮排量 , 蛋白为超过40%时,氨氮(毫克)=投饲量(克)×30;蛋白质在30%~40%时 , 氨氮(毫克)=投饲量(克)×25,蛋白低于30%时,氨氮(毫克)=投饲量(克)×20 。养殖鱼类排泄的氨氮中,大约有7%~32%的总氮是包含在悬浮物中 , 大部分溶解于养殖水体中,分别以离子铵NH4+和非离子氨NH3的形式存在,并且随着pH值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研究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氨氮处理先进技术和有效方法,是工厂化水产养殖的重要课题 。氨氮在养殖水体中的积累会对鱼类产生毒性作用,其中非离子氨对鱼类毒性作用很大 。工厂化养殖水体的氨氮总量一般不应超过1毫克/升 , 非离子氨不应超过0.02毫克/升(GB11601-2000) 。由于离子铵NH4+和非离子氨NH3在不同pH值条件下相互转换,因此在控制养殖水体氨氮积累的同时 , 应注意pH值的调节 。
空气吹脱,空气吹脱的原理是应用气液相平衡和介质传递亨利定律,在大量充气的条件下 , 减少了可溶气体的分压,溶解于水体中的氨NH3穿过界面,向空中转移,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空气吹脱的效率直接受到pH值的影响,在高pH值的条件下,氨氮大部分以非离子氨的形式存在,形成溶于水的氨气;在pH值为11时,空气吹脱可去除95%的氨氮,在正常养殖水体也可获得一定的效果 。
空气吹脱应用的关键是pH值的调整,使处理过程既能提高处理的效率,又能适应养殖鱼类对水体pH值的要求 。同时,空气吹脱需要空气的流量大,在低温下水温易受影响 。
离子交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是应用氟石或交换树脂对水体中的氨氮进行交换和吸附 。氟石的吸附能力约为1毫克/克,设计适宜可吸附95%的氨氮,在达到吸附容量后,可用10%的盐水喷林24小时进行再生,重复使用(StephenM.Meyer2001) 。在工厂化养殖中应用氟石有较好的效果,但其再生操作烦琐、时间长 。有些研究利用氟石作为生物处理的介质,在氟石上接种硝化细菌 , 达到提高生物处理效率的目的(OriLahav , 1997) 。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对水中的氨氮进行转化和去除 。亚硝化细菌把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硝化细菌,把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 。如果进行彻底脱氮处理,可利用反硝化细菌进行处理 。由于反硝化过程是在厌氧条件下(溶解氧低于1毫克/升)进行,应用于水产养殖有一定的困难 。研究表明 , 硝酸盐对鱼类的影响很小,一些养殖鱼类可抵抗大于200毫克/升浓度的硝酸盐 。因此,水产养殖水体的处理,很少应用反硝化过程 。生物处理具有投资少,效率高的特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
有资料显示,应用硝化和亚硝化细菌附着浮球进行氨氮处理,氨氮的转化率为380克/立方米·天,饵料负荷能力为32千克/立方米·天 。但是,硝化细菌的最佳生长温度在30℃以上,温度降低其活性降低,处理能力下降,低于15℃已经很难利用 。研究低温下优势细菌的培养和保持技术,应该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
臭氧氧化处理 , 臭氧作为消毒和去除悬浮物在水产养殖上获得广泛应用,其有一定的氨氮氧化效果 。研究表明,臭氧的直接氧化可去除水体中氨氮的25.8%,在加入催化剂的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其氧化效率 。在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体中加入催化剂,也可大幅度提高氧化效率,可去除50%左右的氨氮 。
臭氧氧化氨氮的方法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还有待深入研究 。由于臭氧氧化氨氮可把氨氮中的氮直接转化为氮气 , 去除了水质恶化的营养源,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 。利用催化方法提高臭氧氧化氨氮的效率,应用于养殖水体的处理 , 是水产养殖水体氨氮处理的一条新途径 。
同时,臭氧具有消毒杀菌和沉淀悬浮物的作用,如果能提高其氧化氨氮的效率,臭氧在处理养殖水体上的综合利用将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重点研究的课题 。
电渗析处理,电渗析处理是极性电场技术和分子筛膜分离技术结合的处理技术,其工作原理是水体在电场的两极流动时,水中的带电离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阴离子透过阴膜进入阴离子集水槽 , 阳离子通过阳膜进入阳离子集水槽,从而可把水体中的离子氨去除 。
由于水体中的氨氮在pH值为7的中性条件下,非离子氨仅为氨氮总量的0.55%,95%以上是离子氨,所以电渗析处理可获得好的处理效果 。电渗析处理具有分离效率高、装置紧凑、自动化容易的特点,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化工、食品、冶金和航天领域的水处理工程 。结合工厂化水产养殖实际的养殖水体处理的电渗析设备,是工厂化水产养殖设施研究的新领域 。
由于电渗析处理中的分离膜有很强的选择性,容易受悬浮物的堵塞和有机物的污染,需要频繁的清洗,容易损坏,增加成本 。因此,研究高强度膜材料是发展的趋势 。
饵料要求及投饵
饵料要求,工厂化水产养殖饲料营养要全,要考虑循环使用水体中微量元素的缺乏因素 。要用高效颗粒饲料,饵料系数一般应在1~1.2左右,减少鱼类排泄带来的水处理问题 。要使用生产两个月以内的新鲜饲料,尽量减少饲料变质带来的营养疾病,任何变质饲料绝对不能用于工厂化养殖生产 。饲料形状应该完整,循环流水养殖中的任何不适口碎料都将被水流冲走 , 成为水质的污染源,增加水处理的负担 。
投饵,由于工厂化养殖中的养殖条件调整到鱼类最佳的生长环境 , 投饵应该根据鱼类不同阶段的最佳生长速度投饵,从而达到最快生长的目的 。投饵时间应该掌握多次投喂,每次少量的原则 , 以均衡系统处理设备的各种负荷(有资料建议每30分钟投饵一次) 。
疾病的预防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疾病预防是非常重要的,要确保不能有疾病发生,避免全军覆没的损失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要选择健康没有疾病历史的鱼放入养殖池 。
2.在入池之前要进行消毒处理 。
3.在处理系统设置消毒杀菌设备 。
4.在养殖过程中注意环境变化对鱼类的胁迫压力 。包括各种水质的干扰波动、水温的变化等 。胁迫压力大,将使鱼类的抗疾病能力降低 。
5.注意投饵的科学性,避免鱼类过食现象,鱼类过食也增加鱼类负担,容易生病 。
6.使用专用工具,并经常消毒 。
系统管理
整个系统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 要保证系统各个部分的正常运转,重点是监测系统水质的变化情况 。
系统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要有备用电源或备用氧气罐,以防停电能够及时补充水体溶解氧 。溶解氧是系统停止运转时保证鱼类生命的主要因子,也是生物处理设备能够保持再运转的基本条件 。一旦停止循环和供氧,鱼类在15分钟~20分钟就会出现缺氧死亡;同时生物膜因缺氧会出现细菌的死亡而脱落,需要重新挂膜 , 约需要15天~35天的时间,打乱整个生产计划 。
要经常检查养殖池水位是否固定不变 , 如有减少应检查管路是否被污物堵塞 。水体交换量的减少同样会引起缺氧 。
要在水体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保持Na?CL含量在0.02%~0.2%范围内 。缓解亚硝酸盐的毒性和渗透压力 。
注意养殖鱼类产生的脱味现象,在循环式养殖中,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一般情况下,在鱼类上市之前换上新水 , 降低温度、停喂几天到几个星期 , 就可以消除 。
在一轮生产结束后,重新开始新一轮养殖前 , 要检修各种设备和管路,对系统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毒 。
要注意养殖鱼类的分级饲养,一般20天~30天要进行一次分级,把规格大小基本一致的鱼放入同池养殖 。
有害气体的处理:
有害气体产生的原因及性质,工厂化养殖水体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鱼类代谢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以微气泡的形式存在于水中 。
虽然二氧化碳气体难溶于水 ,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可与水结合进行可逆反应形成碳酸 。碳酸是弱酸,也会降低养殖水体的pH值,从而影响水质 。其与水的结合反应为:
CO2+H2O=H2CO3
碳酸极不稳定 , 在空气中很容易分解为水与二氧化碳 。因此 , 采取措施使养殖水体充分与空气接触,就可及时去除养殖水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
不仅如此,水中的二氧化碳对鱼类也是非常有害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超过20毫克/升时,养殖鱼类就会产生气体压力反应,表现为向水面或增氧设备集中,摄饲明显减少 。
二氧化碳去除技术:
(1)机械设备去除 。利用增氧机或曝气设备,在养殖水体中形成上下交换的水流,使水体充分与大气接触,达到分解碳酸,去除二氧化碳的目的 。
(2)水力设计去除 。在设计过程中 , 回水管和回水槽间留有一定高度的落差,使水流在回水过程中充分暴露在大气中,分解碳酸,去除二氧化碳 。
(3)充气去除 。在水流通过的水道上设置微气泡释放装置,利用气泡相互积累的特性 , 使散布于水中的二氧化碳与释放的气泡结合 , 由气泡把二氧化碳带上水面,达到去除的目的 。
pH的调节
pH降低的原因:
在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中 , 由于鱼类代谢产生的大量氨氮为硝化细菌提供了大量繁殖的生存条件,使得整个系统的管路、设施包括养殖池表面都产生了生物膜 。硝化细菌的生长过程中,在消耗氨氮的同时,也产生酸性物质,从而降低了水体的碱度 。特别是在有生物处理设备的条件下,pH值降低的就更加明显 。pH为7.5的水体,封闭运转三天,pH就会降到6左右 。同时,二氧化碳去除不及时彻底,也是pH值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
pH过低,不仅影响养殖鱼类的生长,而且会抑制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活性,使生物处理失去作用 。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在pH低于7时就会停止生长和繁殖,失去转化氨氮的作用 。因此,适时监测和调空pH值是非常必要的 。
pH的调整方法:
(1)化学调节,在应用生物处理的系统中,pH的调节只能采用化学调节的办法,可在水体加入Ca(OH)2和NaOH的办法调节 。所加药量一般为投食率的17%~20% 。
(2)臭氧杀菌控制在不使用生物处理的系统,pH的调节可采用在水中释放适量臭氧的办法,利用臭氧杀死系统各个部分附着的生物,避免微生物的硝化作用 。一般臭氧含量在0.1毫克/升,就可以有效杀微生物 。
(3)利用反硝化作用在系统中设置反硝化设备,使反硝化过程产生的碱性物质平衡硝化过程的酸性物质 。不过 , 由于反硝化作用是在厌氧的条件下进行,水产养殖系统很难利用 。
工厂化养殖的自动监测与控制工厂化养殖的自动监测与控制自动监测和控制系统是封闭循环式工厂化水产养殖的保证条件 。由于养殖密度大 , 水质变化快,水质控制不好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造成生产损失 。自动监测和控制参数主要包括水位、水温、溶解氧、浊度、盐度、pH、电导率、氨氮和硝酸盐等,通过监测和控制这些参数,把水质控制在养殖要求的范围内 。
在工厂化循环养殖中,由于冲洗、调节水质等要求,需要一定的水源补充,一般每天补水量约为总水量的10% , 因此,应该备有补水水源和水泵 。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渔人刘文俊 。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留言或评论分享!
经过怎样处理后能养螃蟹?可以养螃蟹
井水与河水的区别主要分为两类
微生物:井水中无细菌,藻类,虫子 , 因此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无法产氧,因此井水溶氧都是不达标的
理化指标:一般井水是没有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 , 但重金属离子含量高,特别是二价铁离子与钙,镁等,少量加注,但是影响不大
只要作为补充水源来用 , 是可以的,我这边很多用井水的 , 养出的螃蟹都还可以
锦鲤如何养殖?1.选择锦鲤适合的水质一般自来水是锦鲤养殖中最常用的水体 , 河水、井水、泉水就很少有人饲养锦鲤鱼 。不过无论是哪种水质,都含有一定量的氯气 。故在使用前进行除氯 。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化学除氯法:将适量的硫代硫化钠投入水中,跟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无害的钠盐 。第二种物理除氯法:将水放在阳光下暴晒两三天,也可以向水中不断充气,将氯气“赶跑”
2.符合水质指标 。养鱼的水必须是无色透明、没有混浊物;在温度方面最好是22~28℃,要尽量避免水温突变情况发生,差不得超过2℃,否则会直接危害到锦鲤健康;正常的溶氧量达到5~7mg/L时就比较符合锦鲤养殖条件;锦鲤适合生长在弱碱性水中,故碱度在6~8.5左右均属于正常;水体中的氨、氮含量不得超过0.1mg/L,否则会威胁到锦鲤的健康,氨氮等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是有害的 , 含量过高会直接导致锦鲤死亡 。
3 . 饵料与投喂在饵料的选择上,一般分为天然饵料(活饵:红虫、蚯蚓、面包虫等)、人工饵料(育成料、胚芽科和色扬料等) 。投喂时最好遵循“四定原则”: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4 . 饲养管理1.合理的饲养密度:如上图所示 。尽量不要超过水体负荷,给锦鲤造成环境压力 。2.对锦鲤日常管理:注意锦鲤喂食、观察锦鲤活动、调整与检测水质 。注意锦鲤的饲养与管理 。
虾塘每天起龙虾100多斤?【碱度高怎么调鱼食】如何肥塘培藻 这几年“肥水难”已是一种普遍现象,究基原因有几方面: 一是养殖水体环境的污染:由于滥用清塘消毒剂、杀虫药剂、高位池塘底部乱排污、近海赤潮生物污染等原因,近几年来养殖池纳入的海水或抽取的地表井水的一些水质理化指标如有益微生物 , 藻种、水体的硬度碱度、重金属指标等越来越不适应藻类的生长,有益藻类难以繁殖成种群优势,造成肥水困难 。二是老土塘池底老化酸化:经过近十多年的开发养殖 , 两广大多土塘池底酸化严重,底泥粘度大,酸性大,板结,底泥养分与水体能量与物质的交换停滞造成藻类难以持续吸收到均衡养分 , 造成藻相不稳,水色易落清,池底长青苔 , 泥皮反面等 。三是市场上肥水产品鱼龙混杂,没有明确的行业生产和使用标准 , 也没有明确的产品推广使用思路;部分厂家生产没经过发酵,杂菌、有害菌多、耗氧大的有机肥或营养单一的复合肥给虾农肥水是造成藻相菌相失衡 , 有益藻类难以定向培养成优势种群的原因 。四是大多虾农不注重了解生产厂家肥水产品的原理、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不尊重藻类生长的客观条件,盲目乱用肥水产品,是造成肥水成本高、肥水困难的根本原因 。要做好池塘的肥水育藻工作就必须做到尊重藻类生长的自然规律,正确使用肥水产品进行肥塘育藻 。大家都知道藻种能迅速繁殖为种群优势需要的环境条件有三:一是光照条件;二是具有藻类能迅速、直接、持续吸收到的各种营养成分;三是具有适合藻类生长的水体环境如水温、PH值、水的硬度碱度等 。光照是外部条件 , 不受人为的控制;藻类能迅速、直接吸收到的各种营养成分及适合藻类生长的水体环境如水温、PH值、水的硬度等是内部原因,是人为可以控制和调节的 。所以要视不同的气候、水体环境状况采取灵活、正确的肥水方法才能够更好地解决肥水难题及长效维持肥、活、嫩、爽的水体环境 。肥不起水(肥水难的问题)只能说明有两个原因:一是养殖池水中没有藻种;二是有藻种 , 但藻种不能持续、均衡、迅速吸收到各种养分,不能迅速繁殖为种群优势 。一般抽取的井水、海水都有一定的藻种,施肥肥不起水色主要与藻种的生长水体环境和所用的肥水产品、肥水方法有关 。如何处理培藻难肥问题 培藻难肥的原因有: (一)藻类原因: (1)藻种缺乏:消毒药用量过大致使藻种大量死亡;进水时过度过滤(沙滤井、滤网超过80目);池水放置时间过长;杀虫剂使用不当等都会导致藻种缺乏 。只能重新引进20厘米的有新鲜藻种的水 。(2)藻种抑制:消毒剂选用不当,药物长时间残留 。(二)营养原因: (1)缺乏营养:使用肥料太少,水色一般呈现浑浊偏黄状态 。(2)营养失衡:使用肥料不当或病害多发的老塘常见 。(3)营养流失:营养被土壤吸附络合(固体难溶性肥水产品常见) 。(三)环境原因: (1)天气差 , 光照不足:应等天气好转后再肥 。(2)土质偏酸:如红树林地带的酸性硫酸盐土壤、老塘、严重饲喂污染的池塘,富含腐殖质,若不经活菌分解很难被藻类利用吸收 。(3)水位过低(低于80厘米):藻类生长空间不足,氧机打水容易浑浊影响藻类生长 。缓慢加深水位即可 。(4)重金属、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过高:会抑制藻类生长 。须检测水化后针对性处理 。(5)硬度过低:水体缺乏钙、镁离子会导致藻类很难正常生长 。可在肥水前泼洒熟石灰(每次2-5千克/亩)或石粉(每次10-20千克/亩)调节水体碱度和硬度 。(6)污染过重:如硫化氢、可溶性有机质、碱度过高等 。科环底优一瓶2亩连用两次后,用沸石粉一亩20斤+生物解毒剂一瓶4亩或益生菌一包2亩 , 两天后再追肥 。(7)死藻过多:死藻及其藻毒素对于藻类是最致命的,所以在藻类大量死亡之后如不先行处理死藻及其毒素,直接肥水往往效果不佳 。(四)生物原因: (1)丝状藻类(青苔)过多:水绵、刚毛藻、水网藻(这三种俗称都叫青苔,同属绿藻门)属于附着类绿藻 , 会抢夺其他藻类所需营养,导致浮游藻类缺乏营养而消亡或无法生长 。(2)水生植物过多:水草(如轮藻、浮萍、水浮莲、席草、金鱼藻、黑藻等等)大量滋生会吸收水体营养 , 导致藻类缺乏营养死亡或无法生长 。(3)附着类水生动物(海鞘、藤壶、固着类纤毛虫)过多:这些动物会大量滤食藻类及水体营养,导致藻类难以生长 。缓慢降低盐度即可令其死亡,之后再注意肥水即可 。(4)浮游类水生动物(水蛛、浮游类纤毛虫、水昆虫等)过多:水蛛(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浮游类纤毛虫、原生动物等水生动物会大量摄食藻类及水体营养 。(5)敌害生物(水母、杂鱼、杂虾、杂蟹等):这些都会大量摄食藻类 。水母可以降低水体盐度抑制;杂鱼可以用茶麸(每次5-10千克/亩)来杀灭;杂虾、杂蟹可以用氯氰菊酯杀灭 。(五)操作原因: (1)下肥过多:天气不佳或使用劣质产品无效时养殖户常会反复下肥导致营养过剩或失衡,反而更严重的抑制藻类繁殖 。处理方法同上“(三)(6)污染过重” 。(2)用菌过量:活菌制剂使用过多,会大量消耗藻类所需营养 。直接追肥即可 。(3)氧机搅水:早期水温不足时,如果肥水时开太久的增氧机,就会因严重搅水导致水温偏低、水质浑浊、从而影响藻类生长 。(4)消毒过量:(消毒剂、杀虫剂、除草剂)用药不当 , 导致藻类死亡或被抑制 。水产养殖培藻控藻环节需要系统理念 培藻控藻环节的直接目的是为对虾养殖全程提供一个所需藻类保持适量、长期、持续生长的状态 。有两个说法说明了藻类对对虾养殖的重要性 。一个是“我们培的不仅仅是藻 , 还有对虾‘过料’时期的良好开口饵料及溶氧” 。另外一个是“人工增氧仅仅是对虾养殖需要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还是靠藻类的光合作用来提供” 。由此我们看到藻类必须培 。养殖前期培藻工作在不同造其操作方式有所不同 。首先是年初首造培藻 。我们根据这两年出现的问题进行有联系分析 。藻类的生长不但靠营养物质,还要靠适宜的气候条件 。这两年日期和气候出现了一点偏差,日期比较超前 。而部分客户就只看日期,不看气候,相对于气候提前了放苗,结果出现排糖 。究其原因 , 培藻失败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我们要针对气候,适时培藻和放苗 。年初池塘及水体经过晒塘和消毒后,营养物比较少,必须进行补给,其中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盐等 。等到藻类肥起,即可进行放苗工作 。中造和后造的前期培藻方式则有所不同 。通过早造虾的养殖 , 池塘底质中沉淀了大量的残饵和粪便等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基本能够满足培藻需要 。所以部分客户所采用的“清水放苗”其根据就来源于此 。藻必须培 , 但无须再补给有机物和无机盐等 。考虑到底质有机物是一个缓释过程,所以可以适当将放苗时间提前一点,这也就变成了所谓的“清水放苗” 。养殖过程中我们对藻所做的工作就转变成养藻和控藻,但这个工作依然很重要,并且操作更为精细 。单一藻体要经过发育、生长、繁殖以及凋亡过程 。整个池塘的藻类整体也有其有始有终的发展过程,也即藻相 。但是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尽量保持延长藻相,推迟衰老和死亡,并且在藻类死亡之前要做好藻类的换相工作,防止藻相的大起大落 。针对于此,首先我们要通过控制整个池塘水体的肥度,减慢藻相起落 。过肥时 , 我们要经常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