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鲸类身上容易寄生藤壶和鲸虱 如何喂鲸金鱼

如何喂鲸金鱼 , 为什么鲸类身上容易寄生藤壶鲸虱?为什么鲸类身上容易寄生藤壶、鲸虱,而海豚不会?我们在有关鲸鱼的图片上,特别是被冲到海岸上的鲸鱼尸体图片上,往往都会在鲸鱼的身体上 , 发现密密麻麻的藤黄或者鲸虱的踪迹,每每看到这样的图片,笔者身上都会起鸡皮疙瘩 。而作为同样属于鲸类的海豚身上 , 却很少看到藤壶和鲸虱的身影,这是为什么呢?
藤壶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无柄目甲壳纲藤壶科 , 它们在幼体状态时活动性较强,在海水中四散活动,寻找寄生的目标 。当藤壶成熟以后,其外形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外壳逐渐变硬,活动能力减弱,必须在比较坚硬的物体表面附着,才能有效减少海水的流动对自身的冲击 。因此,凡是长期存在海洋的物体,特别是拥有较硬表面的物体,都可能会成为藤壶附着的对象,比如鲸鱼、海龟、船底、礁石等,而附着在鲸鱼身上的被归类为“鲸藤壶” 。
对于鲸藤壶来说 , 如果寻找到合适的鲸鱼作为附着目标,那么处于幼体状态的藤壶,首先就会利用触角牢牢地抓住鲸鱼的皮肤,其身体底部的吸盘随即会将自身锁定,然后分泌大量的胶质黏液进一步固定住 。此后,在藤壶生长过程中,被埋入鲸鱼皮肤的部分还会长出向外辐射的壁板,然后将鲸鱼的皮肤组织包裹在这些壁板中,从而达到向内锁死的目的,其原理有点类似我们在装修房屋时常使用的膨胀螺栓,这样鲸鱼无论是游动还是皮肤组织定期脱落,也无法将藤壶甩掉 。
鲸虱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端足目鲸虱科,它们的体型较小,仅有1-2厘米,身体扁平,尾部退化明显,但是在它们的口钳以及肢节的末端长有尖尖的倒钩,利用这些倒钩,它们可以比较轻易地附着到鲸鱼身体的表面 。与藤壶相似,幼体状态的鲸虱活动力较强,但成年以后游动能力减弱,需要借助鲸鱼的游动来增加自己的捕食几率 。
不过,与藤壶有所不同的是,鲸虱的附着,靠的仅仅是口器和肢节末端的倒钩,不会分泌特殊的胶质黏液,也没有向内锁定的壁板,因此只能附着在鲸鱼皮肤表面比较粗糙的部位或者孔洞的周边,比如口腔、鼻孔、眼睛的周围,以及生殖器、鲸鳍皮肤褶皱和伤口之上 。无论是藤壶还是鲸虱,本身并不吸取鲸鱼的血液,只是借助体表的附着,实现固定身体和便于捕食浮游生物的目的 。
为什么像海豚、海豹这样的动物身上很少有藤壶和鲸虱呢?主要原因在于海豚、海豹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与大型的须鲸、齿鲸不尽一致 。藤壶和鲸虱要想附着在动物的体表,其处于幼体状态的初期附着很关键,藤壶的胶质黏液、鲸虱的肢节倒钩,在刚到达皮肤表面时附着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 如果这个时候遇到强烈的海水冲击、或者外力的拍打,则很容易脱落 。
由于海豚、海豹的体型较小 , 身体比较灵活,在海水中游动时经常进行变向、飞跃动作,还会经常跃出海面,因此身体周围的海水对皮肤的冲击力较强,幼体的藤壶和鲸虱很难附着上 。同时,海豚、海豹的鳍在游动时还会不时拍打着身体表面,更进一步降低了藤壶和鲸虱附着的几率 。处于幼年的大型须鲸和齿鲸,其身体灵活程度和鳍的拍打能力也很强,因此也不容易附着上藤壶和鲸虱,只有当长到以后,身体灵活程度变差,游动速度相对变慢,鳍的拍打覆盖比例也随之下降,这时才会为藤壶和鲸虱的附着创造了有利条件 。
最后一点,海豚、海豹属于群居动物,经常成群结队地活动,这样它们相互之间就时常发生身体摩擦和碰撞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将刚刚附着的藤壶、鲸虱拍落下去,相比之后 , 成年后的大型鲸类,在这方面的群居效应就弱很多,仅靠自身的运动和鳍的拍击,很难完全清除新附着的藤壶、鲸虱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