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红是怎样的存在 祁红是什么意思( 二 )


然而,随着外贸体制逐步改革,原有外销渠道瓦解,祁红人失去了“出海口” 。出口退税补贴政策的取消,也让各个国营茶厂处于连续亏损状态 。2000年以后出口量已少到可忽略不计 。2003年,祁门全县产量只有800多吨,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两成左右 。最低谷时全县仅余两家红茶厂,大批茶农“红改绿” 。
上世纪50年代,国营祁门茶厂职工合影 。
外销萎缩,内无市场 。100多岁的祁红,再次站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
庆幸的是,祁红人始终没有放弃 。国内红茶消费“走红”,市场持续扩大,再次送上东风,吹绿祁门漫山遍野的茶树 。2005年,祁红振兴计划启动,提出把祁红作为祁门的首位产业来抓,喊出“祁门红,红天下”的豪言壮语 。至2020年,祁门已有200多家红茶企业,全县茶园有19万余亩,涉茶人员10万余人,红茶产量达到5500吨,达到历史鼎盛时产量 。
“国内市场这么大,完全可以立足内需,做大祁红产业 。”走访中,不止一位祁红人这样表示 。逐年复苏壮大的祁红,已实现华丽转身,从出口转为立足内销,由此带来产品形态的变化 。
回到本段落的开头 。在闵宣文所说的“以前时光里”,祁红以“工夫茶”示人 。转为内销,迎合国人对节气的执念,祁红从过去4月采制,做工夫茶,到现在推崇明前、头采等概念,三月便开园,红毛峰、红香螺、银针等品类,已占四成以上 。
红毛峰更受国人欢迎 。
从纯粹的外销到内销为主、从工夫茶到红毛峰、从统购统销到搏击市场,祁红的转身,在中国名茶中恐怕也是独一份的存在 。不断因时而变,方能历久弥新,长盛不衰 。

弄潮
祁红再次红起来,除了自身努力外,国内红茶的勃兴也是重要原因 。在看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更要看到与福建、江西等省份比,祁红发展依然不足,而身后湖北、四川等对红茶市场亦虎视眈眈 。
拼多多的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份额中,红茶已仅次于绿茶排名第二,且增速迅猛 。国内红茶市场主要是福建红茶、滇红和祁红三分天下,份额祁红最小,约20%左右,福建红茶、滇红各30%左右 。福建的金骏眉主打高端市场,是近年新崛起的红茶新贵;滇红以性价比占据中低端市场 。
作为全球红茶届曾经“神”一样的存在,祁红理应有更大作为 。
如果你多来几趟徽州,在感叹物产富饶的同时,也会惋惜于徽州人小富即安,格局不大的缺憾 。祁红人仿佛都是这样,沉静内敛,踏实固执,一心做茶而不管时代纷纷扰扰 。
闵宣文保存的上世纪70年代祁门红茶生产记录 。
但是,时代变了 。
市场的力量,是所有产业壮大都不能忽视的,拥抱它,才能乘风破浪 。
2010年,祥源控股收购安徽祁门红茶厂,成立安徽省祁门县祁红茶叶有限公司,入局祁红产业 。“一开始,都说我们是来圈地做房地产的 。”公司总经理姜红笑着回忆 。
祥源标准化茶园基地 。
3月26日,献茶仪式上,王昶站在最前排 。作为祁红协会会长,王昶肩负重任 。“不能满足于在家门口唱戏,要走出去宣传自己 。我反复呼吁,黄山市集中力量宣传到北京去,集中推介‘三绿一红’,就是迎客松、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和祁门红茶 。”王昶说,年年搞,年年去,祁红的名声才更响亮 。
如今,祁红人都已意识到,过去祁红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是“镶着金边的女王”,但今天做茶,除了技艺,必须学会驾驭现代营销和品牌传播 。
其实,与很多安徽人想象的不同,声名显赫的祁门红茶,在外省并不占优势,甚至市场份额很小,它的销售主要集中在省内 。市场之小与名声之大,形成了刺眼的反差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