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肿瘤的治疗方法 如何预防颈部淋巴血管瘤


颈部淋巴肿瘤的治疗方法 如何预防颈部淋巴血管瘤

文章插图
一、颈部淋巴肿瘤的治疗(1)期待自愈:对于较小的局限性淋巴管囊肿,不影响功能又无碍美观者,可观察暂不处理,因为有少数病人可以自然消退,观察1~2年后如不消退再治疗 。
(2)注射治疗:对范围不大的淋巴管囊肿,以往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效果好 。近年来采用抗肿瘤药物博来霉素做局部注射治疗,效果较好,完全消退或显著缩小者占70%,可能是通过抑制淋巴管内的内皮细胞生长和化学刺激物使间质纤维化的双重作用的结果 。从组织学来看,对间质较多的毛细淋巴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的作用较差,而对间质少的淋巴管囊肿作用较好 。
博来霉素有水剂和乳剂两种,使用水剂先配成lmg/ml的浓度,穿刺抽出囊内液体后注入囊肿内,每次注射剂量o.2~o.3mg/kg,每周1次,3~10次为1疗程 。使用乳剂时每次o.6 mg/k8,4—6周重复1次,总剂量不超过5mg/k80据观察乳剂比水剂效果好 。注射后1~2周局部有一过性肿胀,然后硬结逐渐缩小 。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当日或次日有38"C左右发热,偶有腹泻、呕吐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纤维化 。最近报道的溶链菌(OK-432,picibanil),是一种溶血性链球菌制剂,用之行局部注射治疗,先将1个临床单位(1KE)的溶链菌溶解在10ml生理盐水内,穿刺抽液后将其入瘤体内,一次注射量以不超过2个临床单位为限,观察1~2周后追加1~2次注射 。一组22例中14例经过1~3次注射后2~3个月完全消退,6例显著缩小,2例无效 。其作用是局部炎症反应,使囊肿壁内皮细胞发生炎性坏死 。局部肿胀3—5d,有一过性发热 。
(3)手术治疗:颈部淋巴管囊肿的实际病变范围往往超过原先估计,手术常常难以彻底,为了防止面神经、舌神经、喉返神经、膈神经损伤而引起发音嘶哑和呼吸困难 。手术难以完整切除囊肿 。因此近年来,囊状淋巴管瘤都不主张手术治疗,手术只适用于较小的淋巴管囊肿 。
(4)生物吞噬疗法治疗:鉴于较大的颈部淋巴管囊肿硬化剂治疗效果不好,手术难以彻底,危险性大,并发症多,应视为手术禁忌证 。而其他治疗方法效果又不理想 。因此生物吞噬疗法宜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我中心治疗一组18例淋巴管囊肿患儿,采用生物吞噬疗法治疗,均全部治愈,随访3~5年无复发 。
治疗方法:患儿取卧位或易暴露病变部位,用细针穿刺到囊肿内,抽净囊液,并记录量多少,注射消瘤因子药液,药量是抽取液体量的l/4~1/3 。2~3d作第2次治疗,3~4次为1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治愈 。
二、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病理大家了解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病理吗?能够认识过早的认识到这知识对以后的病情是很有帮助的 。还不懂的朋友请听下面详细解说 。
【病理改变】
在胚胎期静脉丛中的中胚层裂隙交融形成大的原始淋巴囊,引流进入中心静脉系统,以后淋巴囊渐渐退化或成长成与静脉平行的淋巴管系统 。若原始淋巴囊未与静脉系统相连能,就发生囊状淋巴管瘤,如与淋巴管系统骨干不相通,可产生海绵状淋巴管瘤,如少量淋巴囊在淋巴管系统形成时被分开,则形成纯真性淋巴管瘤 。因颈静脉囊淋巴形成最早 。体积最大,所致颈部产生囊状淋巴管瘤最常见 。
淋巴管瘤是由增生、扩大、布局混乱的淋巴管所构成,可向周围呈浸润性生长 。按其形态和散布可分为三种范例:
(一)纯真性淋巴管瘤由扩大的不规矩的毛细淋巴管丛所构成,间质较少,主要产生在皮肤、皮下构造和粘膜层 。
(二)海绵状淋巴管瘤淋巴管扩展呈窦状,其内布满淋巴液,呈多房性囊腔,周围间质较多,病变侵及皮肤、粘膜、皮下构造和深部布局发肌肉、后腹膜、纵隔等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