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繁殖鱼苗

鱼育苗方法全过程?1.施足基肥,培育水质
农村一般采取大草沤肥法,即选择营养丰富、汁多、纤维少、易腐烂的菊科或豆科植物,以及一些残次蔬菜及柔嫩无毒的植物,放入池中腐烂分解 。为水质提供养分,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苗提供饵料 。一般每亩施放大草300~400千克,以150千克左右为一堆,几天后翻一次,使肥分全池扩散,10天后将草渣捞出 , 再投放新鲜大草 。
有些地方采取混合堆肥法培养水质 。利用各种绿肥和粪肥混合堆放,经过发酵、腐烂分解后,泼洒于池塘中,为浮游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 起到肥水作用 , 而且比较安全 。
【怎么繁殖鱼苗】目前比较普通的是采取有机肥和无机非混合,交替使用 。在鱼苗下池前5~10天,先投放适量的大草沤肥,为了加速浮游生物繁殖,让鱼入池后有充足的天然饵料,再及时施以无机肥料,用量是每亩每次施硫酸铵1千克或尿素500克,或过磷酸钙500~1000克 。以后每隔3~4天,每亩投放草料50~100千克 。这样可以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 。
2.放试水鱼
在放养鱼苗之前,要先放试水鱼 。作用:一是测试鱼池经清池后的药性是否全部消失;二是可清除鱼池中大型浮游动物和水草;三是利用它观察池水的肥瘦程度 。一般选用草鱼作试水鱼 。每亩鱼池放试水鱼50~100尾 。试水鱼入池后,如试水鱼每天清晨有短时间浮头现象,表明池水肥度适宜;如浮头时间过长,表明池水过肥,需要加注新水;如不浮头,表明池水肥度不够,要适当加肥料 。在鱼苗下池前 , 要将试水鱼全部捕起,以免影响鱼苗的生长 。
3.放养
各种海水鱼苗的食性基本相同,为了防止争食,一般采用单养法 。放养密度 , 各为每亩10万~15万尾 。可视池塘条件而定,如水深超过1.2M、底质比较好、自然环境比较好的池塘,可多放些,否则少放些 。鱼苗下池前要注意水的温度差,一般不能超过5℃ 。如温度差过大,要逐渐调整到5℃以下,才能放鱼苗入池,使鱼能适应环境,安全生长 。
4.管理
鱼苗池必须精细管理,勤巡塘,经常观察鱼苗活动情况,还要掌握好水质、水位状况,注意调节和控制 。一般每隔3~5天要注新水一次 。注水量视情况灵活掌握 。同时 , 做好投饵和施肥,每天每亩投放磨碎的幼鳗饲料1.5~2.5千克 。
5.锻炼和分池
鱼苗培育到2~3厘米以后,进入鱼种培育阶段 。随着鱼体的长大 , 密度增高,鱼类的食性也开始分化,因此必须将鱼苗过池分养 。在分养以前要进行鱼体锻炼,先将鱼苗围进密目网箱(广东称“斗池”)内,让它们密集在一起,分泌黏液,使肌肉比较结实 , 增强抵御能力 。然后过筛(分鱼苗规格的工具),这样可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如要远距离运输时,除作两次锻炼外 , 还要选择水质清新的池塘,把鱼苗放入网箱中,到第二天才起运 。

怎么让鱼生小鱼?鱼生小鱼大多为卵生,也有少数为卵胎生 。雌鱼会和雄鱼配对,然后进行产卵受精,大多数为体外受精 , 雌鱼在产卵后,雄鱼会进行受精 。
也有一些为体内受精 , 雄鱼将精子注入雌鱼的体内,这样受精卵会在鱼儿的体内孵化,变成小鱼后才会生出 。
怎么才能让鱼产卵?不同种类的鱼有不同的产卵方式 。
鱼类的生殖方式有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三种类型 。
1、卵生繁殖:指鱼儿采用体外受精的形式繁殖 。当鱼儿性成熟之后,雌鱼将卵子排出体外,雄鱼将精子排出体外,当卵子和精子在水中相遇并结合 , 就完成了受精的过程 。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受精卵就会慢慢发育,变成小鱼儿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