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怎么消毒

鲫鱼病了该怎么防治?病害
鲫鱼的抗病能力虽强 , 但近年来仍发现了鲫鱼出血性锚头鳋病,虽然此病的发生率不高,但一旦染上任其发展,也会导致鲫鱼大量死亡 。严重患病鲫鱼主要表现为:浮水慢游(乏力)、色泽淡白;鱼体表的腹部、背脊两侧(细鳞部位)可见针状虫体寄生;虫体着生处有绿豆或豌豆大小的充血红斑,病灶部位鳞片松动或脱落 , 粘液增多,少数形成明显的溃疡 。病原体为鲤锚头鳋 。主要病因:一是清塘不彻底或不清塘,病因待机孳生;二是投入时体表受损伤(或生产操作不慎致使鱼体表受伤)的鱼种,为病原体寄生创造了可乘之机 。
预防方法:
①在鲫鱼种下塘前1—2天用2.5%敌百虫粉剂全池泼洒,使池水呈lppm 。②小面积主养池,可在发病季节每半月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0.3ppm , 大面积鲫鱼混养池 , 可在鲫鱼生长季节,在食场周围进行敌百虫挂篓(袋),每月1—2次,每次连挂2天 。治疗方法:在养殖中,出现患病征兆时,及时观察检查,确诊后一次性全池泼洒0.5ppm90%晶体敌百虫、0.2ppm硫酸亚铁合剂 。对于继发性鲫锚头鳋病(或已多次使用敌百虫的池塘),可改用农用敌杀死全池泼洒,用量为每亩水深1m用6一lOmL 。
1、用400克/立方米食盐+400克/立方米小苏打(碳酸氢钠)合剂全箱(池)泼洒 , 连续二次,每天一次;
2、采用5克/立方米亚甲基兰(美蓝)+05%食盐水全箱泼洒,连续二次,每天一次 。
治疗水霉病一般不需内服药物 , 若要内服可在饲料内适量添加诺氟沙星或氟苯尼考等抗菌素,用量每公斤饲料0.5-1.0克,疗程3-4天 。
水霉病是水产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疾病 , 常发生在晚冬和早春,流行于20℃以下,在水温28℃以上很少发生 。水霉菌对寄主无选择性,能感染各种养殖鱼类 , 包括鱼卵、幼鱼和成鱼 。当鱼体受伤或被寄生虫咬伤时通过水霉菌游动孢子侵入,并在受攻击鱼体组织处吸取营养而迅速生长最终引起菌丝与伤口的组织细胞缠绕粘附、鱼体组织发炎,甚至坏死 。由于水霉菌菌丝不仅寄生在鱼体表面 , 还侵入鱼体肌肉中,因此很难进行外用药物治疗,目前控制水霉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主要还是一些预防措施 , 如在拉网等养殖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鱼体受伤,鱼种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浸浴消毒,控制养殖密度,越冬鱼种要防止带病过冬,根据鱼类的摄食情况隔几天增加投喂优质饲料或者投喂维生素C , 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等 。
鲫鱼的养殖:
一、池塘条件
鲫鱼有喜集群、潜入淤泥和逆水跳跃逃逸的习性 。主养鲫鱼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 , 一般以2亩左右为宜,不应超过4亩;要求池塘底质较硬,一般淤泥厚度在10厘米以内 , 超过10厘米时必须清淤,以利于对鲫鱼的捕捞(捉);池埂坚实不漏水,进出水口要安装牢固可靠的拦鱼栅,拦鱼栅应高于池塘最高水位50厘米 。
二、品种选择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鲫鱼品种较多,难免出现良莠不齐 。实践证明,异育银鲫和高背体形异育银鲫(简称高背鲫)适合主养 , 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分别快2倍和3倍 。异育银鲫和高背鲫鱼相似,异育银鲫与普通鲫鱼的区别为:异育银鲫侧线鳞为31-32片、普通鲫为28-29片;异育银鲫与高背鲫的侧线鳞数目相同,但高背鲫头短、背高体厚、腹部呈圆形 。
三、放养密度
从养殖经济效益看,放养数量超过2000尾/亩 , 虽然能获得较高产量,但养成商品鱼个体小,销售价格低 , 效益不理想;放养量少于1000尾/亩,尽管商品鱼个体较大,但总产量不高,销售收入少 。每亩放养体重30克的鱼种1400尾或50克的鱼种1200尾,搭配适量的鲢、鳙和夏花草鱼 , 搭配鱼总数不超过600尾,可净产鲫鱼500公斤以上,其它鱼200公斤左右,效果理想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