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发了对人才的珍爱之情 对人才的爱惜怎么形容


抒发了对人才的珍爱之情 对人才的爱惜怎么形容

文章插图
前言:
公元1839年,47岁的龚自珍辞官南归,途中写下了著名的《己亥杂诗》,其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两句尤为世人所称道 。
鄙薄时文制艺,爱好经世致用 。龚自珍这一理念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创造主张不谋而合 。
为时为事而作 。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主题非常明确,“一吟悲一事”,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 。
公元829年,57岁的白居易作了一首关于爱惜人才的七律《晚桃花》,诗中他以晚桃花喻寒士易弃,表达了自己唯贤是用的惜才之情 。
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诗的颈联含蓄蕴藉,引领了诗的主旨,和龚自珍诗一样,都是表达对人才的爱惜之情 。






一树红桃亚(压)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
寒地生材遗校(较)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 。——唐 白居易《晚桃花》
简译:
池沼边,有一株盛开的桃树,花枝斜垂在水面上,因为被周围茂盛的松竹遮蔽着,所以开放得就晚一些 。
如果不是因为傍晚时分的日光斜照,隐藏在林中的这一树桃花还真是不容易被人发现,不过,也只有像我这样喜欢寻幽探胜的闲人,才会过来一探究竟 。
可惜,这株桃树长得不是地方,就像出生寒门的人才容易被忽视,贫穷人家的女儿出嫁总要比常人要迟一些 。
它长在幽僻之处,虽然一树繁花,可终究是少人欣赏,更何况春天马上远去了,它也面临凋零的境地 。
花开时没人欣赏,花落时无人怜惜,这株自开自落的桃树真是可怜,幸好,今天机缘巧合它恰好被我发现,那就折一枝回去供瓶欣赏 。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一树晚开的桃花引起了诗人的思索和感慨,通过对的桃花的怜惜和咏叹,抒发了他对人才的爱护之情 。
逃之夭夭,灼灼其华 。作者笔力深厚,只消几笔,就在首联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意图 。
绿水悠悠,松竹青翠,掩映在松竹丛中的桃树探出艳丽的花枝,盈盈绿水倒映着它绰约动人的花姿 。
这样唯美的画面,不由得让人想起了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唯美意境,只是苏轼的桃花开在早春,白居易的桃花开在晚春 。
虽是“晚开时”,又远离百花,但是有翠竹掩映,青松阴覆,这临水照花的桃树也是开得其所,坚持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




诗的颔联转入议论,是对桃树生长在偏僻之地的叹息,如果没有斜阳晚照,就不会轻易地被人发现它,如果没有如作者这般喜欢探幽的人来一探究竟,它也不会被世人所知 。
无由见”,“岂得知”,六个字写出了作者为险些错过这样一树美丽的桃花而心生的惋惜之情,作者的爱花惜花之心可见一斑 。
诗的颈联是全诗的中心思想,也是主旨所在,意蕴悠长,发人深思 。生长在贫寒偏远之地的桃花容易被世人冷落和忽视,草木如此,“寒地才”、“贫家女”也是如此 。
作者由桃花联想到人才的任用、识别和选拔之上,统治者应该唯贤是举,广为搜罗,而不应该局限于家境的富裕或贫寒,而埋没其才华 。
尾联抒发了作者的爱才惜才之情,“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