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断句的几种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有哪些( 二 )

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其间千二百里/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北魏 郦道元《三峡》)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曰/教学相长也(《礼记·虽有嘉肴》)
④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大国乎/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西汉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何况)无父子之泽乎?(《韩非子·六反》)
(六)句首叹词:如“噫、嘻、唉、嗟、嗟夫、嗟乎、呜呼(哀哉)”等;前后都可断句 。例如:
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技亦灵怪矣哉!(明 魏学洢《刻舟记》)
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北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竖子不足与谋!(西汉 司马迁《鸿门宴》)
呜呼/胜地不常/盛宴难再(唐 王勃《滕王阁序》)
注意:1、复音虚词“是以、以是、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何以、孰若、至于、足以、然则”等断句时应保持完整,不能分开 。例如:
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②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二章)
2、其它虚词:“以、于、为、而”等,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而”表转折并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例如:
①学不思则罔(wǎng),思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② 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狼》)
③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位居我上 。(西汉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
对话是古文断句的一个重要依据 。其标志性词语有 “曰、云、言、谓”等,一般情况下要在其后断开 。表示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之后就只用“曰”而省略主语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出问者、答者,准确断句 。例如:
① 初/权谓吕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时间词、对话标志、谦称)
② 佣者笑而应/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标志性词语(对话标志 人称代词、疑问语气词)
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纳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司马迁《鸿门宴》)标志性词语(名词、对话标志、动词)
三、借助语法结构断句
(一)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
一个完整的句子名词,一般包含主语、谓语、宾语 。文言文中的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句中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 。如果这些词语作主语,就在它的前面断句;如果作宾语,就在它的后面断句 。例如:
①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流辈甚称贤/京师/乡人子谒余(元末明初·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言多务/孰若/常读/认为大有所益(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秦王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