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想象编造的故事 想象创编故事( 二 )


其次,刘邦与张良、樊哙商量逃跑,当时鸿门到霸上(刘邦军营)大道40里、山路20里,刘邦对张良说“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等我到了军中,你再进去替我给项王道歉 。”秦汉一里等于415.8米,与今天相差不太大,二十里约等于今天的8.3公里 。以今天运动员水平来看,8.3公里的黑夜山路,至少需要40分钟 。如果加上之前的商量时间,从刘邦外出如厕到张良进去道歉,大概需要一小时左右,那么项羽、范增就傻等刘邦如厕一小时?
第三,鸿门宴是在项羽驻军地,宴席周围也必然安排了很多项羽部下,刘邦“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彊、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的行动,项羽部下没有一点察觉的可能性为零 。如果宴席外面的项羽部下发现客人走了,为何不报告给项羽、范增?更外围的项羽部下,见到这五个人黑夜乱走,有没有上前问询?
如果说范增杀刘邦的安排惨不忍睹,或许真相就是这样的话,那么刘邦逃跑的过程就更是匪夷所思,其中项羽范增犹如傻瓜一样,真不知道他们怎么击败章邯等人的 。
从以上两点来看,吕思勉说鸿门宴“全是想象编造的故事”,即便可能有所偏激,但也未尝没有道理,至少司马迁笔下的“鸿门宴”的确过于不合常理 。
不过,“鸿门宴”不是司马迁的原创,最初原型源自陆贾的《楚汉春秋》,司马迁在陆贾的基础上作了大幅度修改,让鸿门宴变得更具有文学性、更戏剧化 。陆贾是秦汉之人,亲身经历过秦末汉初这段历史,因此《楚汉春秋》尽管是文学作品,但应该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可惜这本书早已失传,如今仅留下三段文字:
第一段是刘邦关闭函谷关,不让楚军进入,范增霸气十足指责刘邦造反,然后放火烧关,《史记》中是项羽命令英布破关;
第二段是范增望气,说刘邦“非人臣之气,可诛之”,宴会上范增目示项羽,“羽不应”,之后樊哙闯了进去,没有《史记》中的“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与项庄舞剑;
第三段是“沛公脱身鸿门,从间道至军”,张良替刘邦道谢,没有《史记》中的两地距离描写,也没有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范增破玉之后也没有口不择言地说“竖子不足为谋”等 。
通过陆贾的描述不难看到这样的逻辑:范增因为被刘邦拒绝入关而生气,进而说出什么“非人臣之气,可诛之”,实际上是公报私仇,但项羽作为联盟老大,不愿杀死刘邦为范增泄愤,于是刘邦才能轻易回到军中,于是范增才会生气 。
但由于《楚汉春秋》中的鸿门宴,只留下了区区三段文字,且这些充满文学性的文字中,一会说“项羽”一会说“项王”,一会说“沛公”一会说“高祖”,一会说“范增”一会说“亚父”,称谓非常混乱,因此这是不是陆贾的原文,以及文学家渲染胜利者的历史,描述的是不是真相,也是个问题 。因此,陆贾版的鸿门宴,也是很难确定真伪 。
总而言之,项羽刘邦曾在鸿门有过一次见面,“鸿门宴”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但这次会面先后被陆贾、司马迁两次过度渲染,导致这段历史面目全非,真相如何已经无法探寻,恰如吕思勉所说“汉高祖与项羽此一会见,其真相殆全然不传”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泰斗史念海,在《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史记》一书,系司马谈、或者司马迁,根据其它记载、或者传闻增添进去的 。而秦汉之际有一些传闻,并不完全靠得住,它们的水分往往太多,故事性太强,有的甚至根本不是事实 。”两千年前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不必过于迷信《史记》的权威!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