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结构、作用和意义! 长城的构造


长城的结构、作用和意义! 长城的构造

文章插图
长城的构造(长城的结构、作用和意义!)
长城,是以城墙为主体,附加着大量的城、障、亭、燧结合在一起的防御体系 。城墙一般修建在地势险要的山岭、河边或者深谷附近,用来限制敌人骑兵的行动 。筑城是在草原、平地、旷野这些无险可守的地方,像甘肃临洮的秦长城遗址,就是一段夯筑的长城 。
和城墙结合的城、障,是为了加强长城的防御力 。城指的是在长城沿线修筑的军事要塞,可以驻兵,也可以住民 。秦始皇命令蒙恬“城河上为塞”,建立的四十四个县,就是在沿着黄河修建长城的同时建立的要塞 。障,指的是城堡,障比城的规模小,而且障完全是军事设施,是不住居民的,在障内驻扎的都是军队官兵 。障主要是用来驻守在比较险要的地区 。
亭,是用来监视敌情的,通常是和燧、障结合在一起 。燧,指的是烽火台,白天点烟,晚上点火,用来传递信息 。
秦始皇的国力强大,可以东灭六国,南平百越 。但是对于匈奴,可以击退,但是没办法征服 。匈奴属于北方游牧经济民族,他们的生活习性是随着水草定居,行踪飘忽不定 。秦始皇可以一次、两次击败匈奴,但是秦军一撤,匈奴仍旧可以像之前一样侵扰掠夺 。为了边境的安定和国家的安全,长城在抵御匈奴入侵的时候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
匈奴是游牧民族,训练、装备都比不上秦军,匈奴的兵种很单一,但是人人精于骑射,十分机动灵活,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对后勤需求不大 。秦军则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有车、步、骑的协同配合,擅长打大规模作战,对后勤要求过高,灵活性和机动性都很差 。匈奴不擅长攻城,秦军以长城为屏障就可以限制住匈奴的骑兵,把自己短处化为长处,依靠长城防守匈奴的进攻 。
蒙恬大破匈奴,就是依靠长城为屏障,可以集中兵力发动进攻 。匈奴也是因为秦长城掩护这秦代的边境,找不到进攻秦境的机会,被迫退到阴山以北的地区 。蒙恬在收复河南,夺取阴山之后,在秦始皇的命令下又开始大修长城,用来巩固秦代占领的新国土 。有了长城,就可以保证这片被占领的地区不会再被匈奴侵扰 。
长城是保护中原地区的一道重要的屏障,在长城的庇护之下,人们可以安居乐业,不在有被匈奴侵扰的危险 。秦代在长城沿线上的云中、雁门、代郡……等十二个郡,在长城的庇护之下,土地得到了开发,农业迅速发展 。尤其是河南和黄河沿岸,因为有了长城的保护,和秦始皇四十四个县的建立,经过移民和开发后,变成一片十分繁荣的区域 。
自从秦之后,长城经过两千多年不断的修建和扩充,规模变得越来越宏大,万里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 。虽然长城的军事作用在现代已经消退,但是长城作为中华民族象征,在文化精神方面上不断的前进着 。万里长城不仅仅是我国军事上的奇迹,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