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难全

忠义两难全是什么样的精神?中国有忠孝两难全的说法,当然也有忠义两难全的称谓 。我认为这后一种说法,至少代表的是儒家所提倡的“忠君报国、义薄云天”思想,姑且称之为“儒道”精神吧 。一是“忠、义”都是儒家所提倡的核心思想 。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儒家思想一直倡导“仁、义、礼、智、信”和“忠、孝、节、勇、和” 。“忠”有忠诚、忠良、忠恕等含义 。所谓忠,就是向内求善,向外求尽职 。孔子认为忠不只是对君,因而提出“上思利民,忠也”的主张 。《论语.学而篇》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精忠报国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 。“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进而衍生出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等含义 。《礼记.中庸》:“义者宜也 。尊资为大 。”《论语.述而篇》提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孟子.梁惠王上》云:“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 。”《论语.微子篇》又说:“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儒家先哲们还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义以为先”、“以义制利”等思想 。“义”是传统文化中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 。这些论述,就说明“忠、义”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二是“忠、义”两难全的要义分析与理解 。开篇我讲了,中国俗语常说"忠孝两难",忠即忠君为国,孝即孝敬父母,古之从军,忠君报国则难孝敬父母,即为两难 。而忠义则可理解为:尽忠报国为大义,故忠君、忠于职守,则可称为深明大义 。而另一种义则可理解为义气、情义,朋友之间的情义 。这理所说的忠义两难全,即是向皇尽忠则会伤朋友义气,过于重视朋友之间的义气,则又会疏于职责职守 。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决定选择:视事业或社会责任为第一要务的,则尽忠职守;重视朋友义气的则义字当先,友情为重 。两难境地之出现,皆因朋友行为可能违规 。又因所尽职责多为公认的行为规范,如朋友欲求与此不悖,即不会两难,而朋友欲求违规,才致重朋友义气必违职责要求的两难境地 。如为真诚之友,不应对朋友有违规之求,陷朋友于两难 。且因己之违规诉求,而致朋友违规受责,也是不讲义气之举 。为友者不伤友,应是品德范畴 。如朋友连此事理都不明白,此友是否可交可续就值得考虑了 。对朋友晓之以理,求得两全之策,则两难之境可解 。三是“忠、义”思想的伦理道德延申派生 。以儒家为代表,先哲们之所以提出和阐释了“忠、义”核心思想,这些伦理道德方面的范畴,正是源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和当时社会实践,在具体践行、具体要求中有其特定的时代内容,但在基本概念上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正因为如此,它们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和阶层都始终传承着它们的基本概念,而又赋予它们特定的时代意义,同时各阶级、各阶层也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愿给予互有差别的理解 。这也就是孔夫子被推崇为“圣而时者也”,几千年来一直被尊奉为圣人的原因 。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先哲们提出忠义思想后,又逐渐推而广之,几乎同时派生提出了“仁、义、礼、智、信”和“忠、孝、节、勇、和”等基本概念,历代的人们在传承过程中,不断以自己的实践和理解丰富着这些伦理道德 。因此可以说:“忠义、仁勇、诚信”等,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以上浅见,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朋友指正,谢谢 。rr忠……!义……!忠如果按拆字来说:中和心,为什么中在心上面,说明忠在心里,自己的心里有一杆秤,要做到忠,在自己心里,忠是自己!义!拆字,乂,没了点也读义,有了点也读义,点,在义里,就是在心里,这两个子,忠和义,都在心里,在自己,要做到忠不难,义也不难,都在自己心里,关键看自己怎么做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