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古诗

大林寺桃花古诗的意思?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名片: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 人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是唐代一位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 。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琵琶行》与《长恨歌》是他写得最成功的作品 。生词扫描: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芳菲:盛开的花 。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凋谢,没有了 。恨:遗憾、惋惜 。觅:寻找 。不知:岂料,想不到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意境再现: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 。没想到,自己曾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谁知都是错怪了春 。原来它并未归去,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 。含英咀华: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公元817年,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游庐山香炉峰顶的大林寺而作 。作者白居易和几个朋友登庐山游玩,并到大林寺借宿,意外地发现这座藏在深山中、人迹罕至的寺庙景致十分优美:寺庙掩映在松树竹林之间,潺潺的山泉绕寺而流 。更令白居易惊喜的是,由于寺庙地理位置高,且与外界隔绝,导致气候条件与外界有微妙的不同,尽管已是初夏时分,但这个地方的山桃花却刚刚盛开,碧草也才刚刚长出来 。仿佛是穿越了时空,重新回到初春时节 。惊喜之余,写了这首清新、自然的小诗 。诗人从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到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写起 。然后由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他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 。这种感慨,从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歌前两句描写初夏,百花已经凋零,但却在深山这座寺庙里见到刚刚盛开的桃花 。在用词上,作者非常讲究,诗一、二句中的”芳菲尽”与“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字面上是记事写景,而实际上是写感情和思绪的跳跃——由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转为惊喜之情 。而且,首句的“人间”并非仅仅是“山寺”的对仗工整,它的着意斟选,意在表达一种特殊感受:这一奇遇、这一胜景,让人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神话中的仙境 。第三句紧跟着说“长恨春归无觅处”,间接表明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热爱,对春光已逝的惋惜 。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做铺垫,第四句“不知转入此中来”虽未直接抒情,但作者的惊喜之意已全然溢于言表,令读者深为共鸣 。本诗中,诗人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并采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天真可爱 。短短的四句诗里,从内容到语言都并不深奥,简单易懂,但却包藏着十分自然、深刻的感情,因此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rr大林寺桃花古诗是唐朝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元和十二年(817)四月而作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该诗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和诗句平淡自然,描写朴素,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 。诗人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把自然界描写得活灵活现,生动可爱 。诗句虽然没有跌宕冲突,但戏语雅趣,表现出诗人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热爱 。仔细品读,就会发现情趣跃然,意境深邃 。辛弃疾《鹧鸪天》词亦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荠菜花”之句,皆与白居易此诗用意相同,可以互参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