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金梁所言,既然是秘密的遗诏,在只有当事人慈禧和慈安在场的情况下秘密烧毁,那谁又能知道呢?慈禧用毒药害死慈安,谁又能确认那食物就一定是慈禧安排?
要解开这一疑团,关键与前提是我们必须确认慈禧与慈安是否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验之两人三十年相处的历程,似乎没有太大恩怨 。
第三类:《翁同龢日记》中的记载
根据《翁同龢日记》记载:慈安发病于光绪七年三月十日(1881年4月8日),这一天,“东太后感寒停饮,偶尔违和,未见军机” 。
翁同龢在慈安死后,记下了慈安脉案、药方和病情进展状况,可以从中了解慈安发病过程:“晨方:天麻、胆星;(脉)按云类风痫甚重 。午刻一(脉)按无药,云神识不清、牙紧 。未刻两方虽可灌,究不妥云云,则已有遗尿情形,痰壅气闭如旧 。酉刻,一方云六脉将脱,药不能下 。戌刻(晚八时前后)仙逝 。”
依据这一病情进展记录,慈安死因多半为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所导致 。根据是:
(1)病情特点:起病急骤,进展迅速 。按照现代医学判断,如此快速的病情进展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 。
(2)临床表现:“神识不清”应为有意识障碍;“牙紧”、“有遗尿情形”应为现代中医所称的牙关紧闭和尿失禁 。
(3)辨证分析:依据以上症状,这一病症按照中医学辨证为脑中风病 。而在《翁同龢日记》中,翁同龢记载的御医脉案为“类风痫甚重”,实际就应归属于当今中医学疾病中的中风范畴 。由此,可以初步判断,慈安所患之病应为脑中风,也就是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疾病 。
其实,慈安的脑血管疾病并非突发,而是宿疾 。《翁同龢日记》中曾经记载过慈安的两次病史 。一次是同治二年二月九日(1863年3月27日),时慈安二十六岁,“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圣恭违豫,有类肝厥,不能言语,至是始大安” 。此次生病共计二十四天,由“有类肝厥,不能言语”来判断,应视为现代医学的脑供血不足,属于中风先兆,只不过病症较轻,恢复较快 。另一次是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日(1870年1月5日),时慈安三十三岁,再次病倒,“昨日慈安太后旧疾作,厥逆半时许 。传医进枳实、莱服子” 。这次所谓的“厥逆”依然是脑供血不足的再次发作,只不过由于治疗及时,没有造成遗留病症 。
这些情况说明慈安患有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生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而这次,由于慈禧生病,慈安一人独理朝政,不善于摆布朝政大事的她,在这一时期里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身心疲惫在所难免 。慈安在发病的前一天,根据《述庵秘录》记载,她“两颊微赤”,虽然自己无感觉上的大碍,但从这一面色判断,慈安此时“肝阳上亢”,可能已经血压很高,直接诱发脑中风、甚至脑出血 。
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对于掌握现代医学技术的专家们来说都是一筹莫展的病症,缺少根治的良方,更何况一百多年前的医学 。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比较接近事实的结论:慈安死于脑血管疾病,而并非野史中所描绘的为慈禧所害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