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从《说文解字》的角度解释一下“空”和“色”呢?题主是想问《说文解字》对“空”“色”的解释,和佛教里的概念有什么关联吗?先说“空”字 。《说文》里的“空”字,排在“窍”字之下 。许慎对“窍”的解释是,“空也 。”他对“空”的释读是,“窍也 。”在训诂学中,这种方法叫互训——两个字互为注解 。《说文》里,很多字的解释用了这种方法 。倒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说得更详细 。他说,空,“今俗语所谓孔也 。天地之间亦一孔耳 。”这是庄子的思想 。段氏还讲了一大段古时候的司空这个官职为何叫司空,说,其主要职责就是疏导堵塞,司空就是司孔云云 。他还说,“空”字是形声包会意 。甲骨文中,未见“空”字,而且未见“穴”字,以及任何“穴”字头的字 。看来,《尚书大传》这部伪书所大禹当过司空这件事,真实性要打个问号 。这是题外话 。“空”字就是这样了 。再看“色”字 。《说文》曰:“色,颜气也 。从人卪 。”卪,音节,许慎说:“卪,瑞信也” 。他举了一大堆例子,守邦国者用玉卪;守都邑者用角卪;使山邦者用虎卪;泽邦者用龙卪,等等 。卪,也就是后来说的“符节”的“节” 。大概觉得许慎也是没说清楚,段玉裁又解释了半天 。他说:“颜者,两眉之间也 。心达于气,气达于眉间是谓色颜 。颜气与心若合符卪,故其字从人卪 。”后面,段氏又引孟子的话、诗经的诗等等,来说明“颜气”与心之关系 。甲骨文中有“色”字 。唐兰先生说,色,“其字本象一刀形而人跪其侧,殆刀之动词,断绝之义也 。刀增繁为召,则色邵一字,绝绍亦一字 。绍训继,绝训断者,乃一字有正反二训之例 。”徐中舒先生对唐兰先生的释读竖大拇指,表赞同 。他说,《说文》解色为“颜气乃借义,从人为从刀之误” 。不过,许慎的失误可谅解,因为他无缘见到甲骨文 。“色”字也就这样了 。那么,《说文》讲的“空”与“色”,和佛教中的“空”“色”含义有关系吗?还真有点关系 。先说佛教里的“空” 。佛教的“空”,是义译,音译是“舜若” 。这个“空”,是指世间一切存在的真相 。也就是一切存在都没有自体、实体及自身规定性(我) 。“空”的思想,原始佛教时期,就已经有了 。但对它精细化、高度抽象化的思辨性描述,是大乘佛教,尤其是以《般若经》作基本思想材料的中观派哲学所特有 。《大乘义章》:“空者,理之别目,绝众相,故名为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照见五蕴皆空” 。对于如何是“空”,大致可分为人空与法空二者 。原始佛教主张人空的说法,即通过分析虚假和合的五种物理和心理成分(五蕴)构成的人我,说明并无实体的自我或灵魂 。所谓法空,是同一种理性思维逻辑的深入 。这个放在后面说 。佛教的“空”,作为梵语的义译,其实比较准确 。《说文》对“空”的解释未免过简,但已经抓住了精髓 。段玉裁的注解很好,特别是那句符合庄子思想的话——天地之间亦一孔耳 。空,就是无塞滞,空灵 。再说佛教里的“色” 。佛教的色,也是义译 。这个“色”,具体含义接近“物质”的概念 。“色”的本身,是形色示现 。但它有两种性质——会变坏且有质碍 。变坏即不能久住,质碍是说其占有空间,于是在同一空间中具有了排他性 。在佛教概念体系中,色与心往往相对 。一切有形质的无知觉的东西,称“色”;而一切有知觉无形质的东西,则称“心” 。色心二者合起来构成了世俗所见的“人我”或人身 。身,又称色身,它是四大、五尘(色声香味触)所构成的 。就此来说,佛教的“色”,与《说文》的解释也蛮符合 。许慎仍然解释的简单,依然是段玉裁说得好,“颜气”与“心”是两回事,二者相合,如虎符的两半契合在一起一样 。回到前面所说的“法空” 。所谓法空,是说世间一切事物无非色心二法 。色法及心法都不可能有自性,它们必然是相待的、依赖性的、有条件存在的,也就是变易的、无常的 。空是存在的本相或真相 。空并非虚无,而是指不能不依缘而有 。鸠摩罗什所译《中论》,亦称《中观论》里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佛教认为,如果无视假有,而一味执空,便会堕入断灭空 。无论空还是有,都必须紧紧联系到缘起性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基本命题,即“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说的,就是色与空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是以缘起为基础的,也是涅樂与世间等同一如的根据 。东晋太元八年,即384年,受后凉太祖吕光之邀来到甘肃凉州的鸠摩罗什,是把佛教全面准确引入中国的译经大师,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翻译家,他居首 。“空”“色”的翻译,当出于他之手 。十分精彩 。rr一看到“色”和“空”,首先浮现在脑海里的便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经典名言 。在普通大众眼里,色,就是美人,女色也;空就是虚无,啥也没有 。意思是一个人看破红尘,出家做了和尚,于是断了所有的俗念,就算是美色当前,也能手执佛珠,双手合十,念一句“阿弥陀佛”,然后视而不见,擦身而去 。其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的含义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它出自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典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义理,含有很深的哲学思想 。根据佛法来解释色和空即是: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和现象,而这些事物和现象是由因缘聚合产生,空是事物的本质,有从空中生 。说实话,色是事物和现象以及因缘聚合,这还好理解 。但空是事物的本质,真心不懂 。既然身在俗世当中,不如放下大乘佛经,翻开《说文解字》来看一看是怎么说的 。色,颜气也 。从人从卪 。凡色之属皆从色 。人之忧、喜,皆著于颜,故谓色为颜气 。《说文解字》上对色的解释很简单,就说是颜气,没有别的 。空,《说文》窍也 。从穴工声 。苦红切 。空(kōng ):虚、有实而非实;空间;天空;窍;不实际;不有 。空(kòng) :空间;闲时;使有空 。空(kǒng ):古同“孔”,洞、门 。《说文解字》空有三种读音,但也没有一种解释对得上《心经》的意思 。由上可知,《说文解字》对色和空两个字的解释,并没有包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空和色的字义,就是说《说文解字》对色和空的解释不完整 。这是为什么呢?经查询原来是时间问题,《说文解字》面世在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汉字版面世在后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作者许慎,是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汉字字体的来源 。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录汉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大乘佛教大约于公园150~250世纪在印度兴起,并经丝绸之路向中亚、中国、朝鲜半岛以及日本传播,形成北传佛教,其经典以梵文为主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早被翻译成汉语的记载也是在公元150~250年,是由月氏和尚支谦所译 。时间上晚于《说文解字》,所以色和空的佛教字义没有被收录在《说文解字》中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