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端午节与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小故事( 二 )


● 龙舟竞渡
在众多历史人物中,屈原、伍子胥、曹娥入选“端午人物”前三甲 。屈原是忧国忧民悲愤而死,伍子胥是被逼无奈而死,曹娥是为父亲尽孝而死 。相比之下,人们更推崇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操 。
爱国、忠君、孝义等品质,说到底都符合中国的传统美德标准,作为主流文化推广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与其说端午节日来源于历史人物,不如说这些历史人物赋予了端午节日更深厚的纪念意义 。
上古夏至说和华夏祭龙说
上古夏至说和华夏祭龙说,这两个说法抛开了历史人物的影响,是结合中华文明发源地的水土条件和人文风俗讨论的 。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周处的《风土记》有这么一句话:
“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
也就是说,端午即夏至 。
● 夏至
最早提倡夏至说的人,是黄石先生 。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端午节源于夏至说闻世后,学者吞吐百家 。
同样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先生提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而且端午节的“斗百草”、“采杂药”等活动,实与屈原无关 。
他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考证:《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五吃粽子的节俗,却把吃粽子写到夏至节中 。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 。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的何星亮先生,在2006年的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学术会上补充夏至说,提出端午节即夏至的观点 。
而端午来自华夏祭龙的说法,是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里提出的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
● 闻一多先生
首先,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 。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
其次,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
最后,古代五月初五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
的确,近代大量出土的文物和考古研究表明,闻一多先生的考证是科学的 。中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长江以南曾居住着一个龙的图腾族群,即古百越族,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 。
当地五月多雨,江河汛期,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操纵水的龙身上,以祈祷风调雨顺 。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龙祖的节日 。
● 龙图腾
另外,闻一多先生还考证到,当初有五个以龙为图腾的部落一起定吉日,以五月的第五个日子为祭祀日 。
华夏民族崇拜“1、3、5、7、9”这几个数字,像三月三日(上巳)、五月五日(端午)、七月七日(七夕)、九月九日(重阳),这样的叠日为吉日 。
与吉日相反的,还有一个“恶日说” 。
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 。
● 五毒,即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
《风俗通义》里写到:
“五月五日生子, 男害父, 女害母”
“五月到官,至免不迁”
“五月盖屋,令人头秃” 。
也就是说,抚养端午出生的孩子,会给父母招来不幸;五月赴官,影响仕途;五月盖房,还会遭受现代人最害怕的头秃 。
《夏小正》中记: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