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和谁 三国演义三大战役( 三 )


其实孙刘同盟是建立在对抗曹操的基础上,但互相的关系并不平等,平等的根源自然是东吴的心态,而让步的一方,一直是刘备 。东吴君臣这种心态,正是鼠目寸光的表现 。
和之前一样,孙权占了便宜之后还是不想让步,吞进肚里的肉没有吐出去的道理,虽然孙权知道和刘备翻脸会让曹魏大占便宜,但孙权依然想着刘备考虑到此点后再次被迫让步 。说白了一句话,孙权就是在和刘备比谁脸皮厚,谁被迫去顾全大局 。
其实从刘备的角度来说,他在一开始拿下巫县和秭归之后停止进军就是希望孙权会有所让步,不求孙权归还全部失地,只要孙权肯把南郡还给他,刘备多半会见好就收,至于武陵郡和零陵郡,也只能让孙权占去了 。可是刘备没想到,孙权一点亏都不肯吃 。在孙权油盐不进的情况下,刘备只有大打出手 。可是等刘备再次进军已间隔半年之久,首战得胜建立的些许优势早已丧失,在东吴做好充足准备,已完成动员的情况下,刘备不可能得胜 。
这就是刘备的问题,料敌不明、审敌不清,反而让自己陷入被动之中;同样也是孙权的问题,贪心不足,油盐不进,只盯着眼前一块肉却忘了螳螂背后还有一只大大的黄雀 。
而这只可以决定当时天下大势的黄雀——曹丕在干什么?
刘备除了寄希望于孙权自己让步,还寄希望于曹丕出招帮助自己施加压力 。
一开始,曹丕的应对是非常正确的,那就是观望,不替刘备火中取栗 。孙刘两家还没大打出手,曹丕没有理由出招去改变形势 。于是刘备又犯了第二个错误,他既没看准孙权,也没看准曹丕,两手全部落空,一开始操纵这张棋盘的刘备已经丧失了对棋盘的控制权 。
但是从曹丕的角度来说,观望是正确的,坐山观虎斗么 。但坐山观虎斗并不是只是看,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关键还在于黄雀 。至少要悄悄进行战争准备,不然拿什么后手棋去介入、拨动局势 。但曹丕仅仅是看,什么都没做 。本来因为孙权无赖的态度,刘备已经输掉了这盘棋,他不再有一开始初战得胜而赢得的时间权,夷陵之战无论怎么打,刘备输定了 。但对于孙权来说,他也不是胜利者,他赢了刘备对孙权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决定这盘棋生死的人,是观棋的曹丕,而孙权没有后手对付曹丕 。
可曹丕就是傻乎乎地在那看,其实曹丕有很多选择,他可以集中兵力从江夏和襄阳直扑武昌,直接与刘备夹击孙权;也可以以一部出江夏威胁武昌(吕蒙白衣渡江后,为防备刘备报仇,孙权迁都武昌,坐镇于此),以主力从襄阳下断陆逊后路,吃掉孙权的主力部队;还可以趁刘备与陆逊相持之机,出淮南、广陵直扑江东,断了孙权的根基 。反过来曹丕还可以趁刘备主力东出,大举围攻汉中,打开蜀地门户,直取成都;也可以配合陆逊,夹击刘备 。天下是分是合,完全在曹丕一念之中 。而曹丕选择了什么都不做 。只要曹丕有所作为,就算不能灭掉一国,也能让一国元气大伤 。可曹丕没有 。
不光没有趁机出手,曹丕还干了一件傻事 。在刘备惨败,孙刘两家再次达成议和后三个月,曹丕居然出兵攻打孙权了,实在是不知道他脑子在想什么东西 。曹丕此次出兵自然无功而返,也成为了天下之笑柄 。
最后顺便说一句曹丕那句:“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 。”我们现代那些写古代史的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史书上写了什么话,就照搬什么话 。岂不知史书只不过是忠实记录历史,至于是否正确,做史者自己都未必分得清 。曹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复杂地形上不适合展开庞大兵力,这是因为地形限制和机动的原因,所以是兵家之忌 。刘备失败原因正在于此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