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文大师论贵人( 三 )


4、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 。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 。曾任中书舍人(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 。
其诗英发俊爽,为文尤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
5、杜悰(794年-873年),杜佑之孙,封爵邠国公,与李商隐是表兄弟,杜牧的堂兄 。
元和九年娶唐宪宗第十一女岐阳公主为妻,授予从四品上阶的殿中少监,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衔 。长庆五年(826年),公主随驸马澧州刺史杜悰居澧州三年 。开成初年,入为工部尚书、判度支 。会昌初年,诏拜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悟性是什么意思?悟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对事物的体会和认知的能力,只是深浅(Degree)的不同 。中国传统的哲理(包括医理),是把人的身体和思想看成一体的 。俗话说:“心宽体胖”,就是这个道理 。西方在文艺复兴(Renaissance)以前,也是把人的“Body&Mind”视为-一体,但到了中世纪的“AgeofEnlightenment”时期,许多哲学家都主张:凡是“FiveSenses”(眼、耳、口、鼻、手)不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 。到了工业革命时代(1ndustrialRevolution),所谓内外分离(Body/MindSplit)的论点已为大众普遍接受 。今天,从中西医对同样病症的治疗方法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出中西文化的不同 。从“纯科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DNA(三十亿组遗传因子)有99.9%是相同的,是因为“悟性”的深浅才把人们的差距拉开,这也就是“三字经”上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 。悟性的深浅又与每个人“修炼”的程度成正比 。
从Body的角度来说,人摄取食物后使之产生变化而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进而产生人求生所必须的能量,这种现象就是众所周知的“代谢作用”(Metabolism) 。“修炼”之与Mind就像食物经新陈代谢后对身体起到的作用一样,因个人身体的素质而不同 。人们因为修炼层次的不同,往往对同一件事情产生截然不同的体会 。这点我想用《易经》,上的“震卦”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君子听到打雷的声音,他知道这是天体的常态,心中无恐惧之感;但他却以此为警惕,做人处事都会“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这样他才能成大事、立大业 。而惶惶不可终日的小人听到雷声,却不知道这是天体运行中的必然现象,则非常恐惧 。
让我们再从现实生活中的“赚钱”之道来探讨这个论点 。孟子日:“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 。”意思是说:如果不是顺应天理的取得,就是“一筐饭食”,也不能接受;如果是顺应天理地取得,就像舜承续尧的“天下”,也不过分 。悟性不高的人往往是不择手段,弄虚作假地去赚钱;而有悟性的君子则能深深地体会到:世上的“福”有“鸿福”和“清福”两种,“鸿福”虽能光宗耀祖,但却劳心劳神,危机四伏,而且还要敞一些违背自己原则的事(这就是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所谓的“心力行役”);而“清福”则能颐养天年、修身养性 。所以君子的生财之道是在“鸿福”和“清福”之间,选择一十最适合自己个性的中间点,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去努力,让他的人生既有“落日照大旗,马呜风萧萧”的豪迈,也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洒脱 。
二、修炼与抉择人的一生都是在无数的“理性”和“野性”的抉择中渡过 。图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明这个论点: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