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中的淝水指的是 淝水是什么的支流


淝水之战中的淝水指的是 淝水是什么的支流

文章插图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朝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 。而东晋则趁此机会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
淝水古战场
但这场改变天下格局的战役,却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实际上,淝水之战非常的小,小到都不能称之为一场战役,仅仅算得上一场战斗吧 。时间往前推五年,前秦与东晋的淮南之战动静都比淝水之战大得多 。
究竟发生了什么?一场小小的战斗竟让强大的前秦土崩瓦解!
这要从西晋末年说起 。西晋末年政治腐败引发了社会大动乱 。在南方,晋朝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 。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史称魏晋南北朝 。
前秦天王苻坚
北朝前秦寿光三年(公元357年)六月,苻坚自立为大秦天王,他重用汉人王猛,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省汉中市)、益(今四川省成都市)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 。由于前秦刚刚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前秦丞相王猛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计划 。
王猛去世后八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这为前秦的土崩瓦解埋下伏笔 。苻坚之所以敢攻击东晋,是因为他觉着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布置 。这里就必须谈到西晋灭吴了,西晋初年的这场南北战争,不管是从战略上,还是临战指挥上都可谓精准得当,几乎成为后世所有北方政权攻击南方政权的模板 。
西晋灭吴,采用三管齐下,大兵团打歼灭战的战术,分别从西线、中线、东线三个方向同时向当时的吴国都城建邺进发,而在这样的强势攻击下,吴国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投降了 。是的,大家猜得没错,苻坚也是按照这个模板去布置的,而且前期的战略目标几乎全部实现,唯一的偏差在东线 。
西晋灭吴
西晋灭吴时,西晋控制着东线的长江北岸 。而前秦现在要攻击东晋,长江北岸却在东晋手里,秦晋两国在东线的边界,基本上是沿淮河一线 。当然苻坚不是没有想到这一点,毕竟他是遵循西晋灭吴的现成经验,来做战前准备的,他肯定是想完美再现西晋灭吴的胜利场景的 。所以前秦和东晋在东线曾经有过交战,苻坚希望能够控制长江北岸,可惜他的前秦军队被谢玄击败,东晋牢牢守住了淮河防线 。我想那时的苻坚或许心存侥幸吧,但正是东线的这点偏差让苻坚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
因为东线的偏差,苻坚无法像西晋灭吴那样从三线对东晋进行合围,加之西线(襄阳)和中线(江陵)都被东晋恒冲的军队拖住,苻坚只能选择在东线与东晋决战,但选择东线决战的地点却是东晋定的 。这里肯定有很多人好奇,前秦攻击东晋,东晋怎么会有资格选择在哪决战,其实看看下面这张地形图,大家就都明白了 。前秦想要在东线攻击东晋,在西线和中线攻击受阻的情况下,唯有淝水一条路可走 。
淝水之战图
公元383年,已经对峙长达7年之久的秦晋两国,终于来到了历史为他们设定好的舞台 。同年8月,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共87万大军(实际上仅30万到达战场)前来 。东晋以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