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红利尾声下的新电商模式( 二 )


2021年将会是平台优势清晰,但平台边界显现模糊趋势的一年 。
2020年互联网公司迅速开疆扩土,2021年随着新兴市场被挖掘殆尽,互联网行业已从增量竞争变为存量竞争,任何一位巨头的新动作都将侵犯另一个巨头的业务空间 。
因此,我们认为互联网巨头将稳固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各自核心竞争力,逐步向其他玩家的优势圈拓展 。
巨头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巨头,在把握住核心优势的前提下,不断扩展边界,实现业务模式的多样性,打造全方位生态平台 。
以腾讯和阿里为例:
2005年至2020年,腾讯营收从14.3亿元增长至4820亿元,CAGR达47.4%;
其中互联网增值业务收入从7.9亿元增长至2642.1亿元,CAGR亦为47.4%;
广告业务收入从1.1亿元增长至822.7亿元,CAGR为55.2% 。原移动及电信业务现转变为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截至2020年末占比26.6% 。
内容平台中,市场对于腾讯赋予的高位估值,增量主要来自于腾讯的在线视频、网络文学、动漫、影视、游戏和音乐等内容方面的综合实力,加上2020年视频号的异军突起,腾讯对于短视频领域的主动进攻给予了市场更多的想象 。
字节跳动因未上市,暂且按照最新一轮估值的4000亿美元计算单用户价值,与快手比较之后,华创证券认为在字节上市之后,市值将远不止4000亿美元 。
2012年至2020年,阿里巴巴营收从200.3亿元增长至5097.1亿元,CAGR达49.9%;
其中核心商务收入194亿元增长至4138.7亿元,CAGR达46.6%;
云计算业务占比有所提升,从3%提升至7.9%;
原其他业务如今已经扩展衍生成为数字媒体与娱乐(5.3%)、 菜鸟物流(4.4%)、创新业务(1.3%) 。
电商平台中,市场给予阿里巴巴最高的单用户估值,主要的原因是阿里目前除了核心商业外,云业务等增值服务均被给予厚望,因此能明显看到单用户估值是大于单用户创收的,用总市值/电商业务活跃买家数高估出的价值是市场多赋予阿里巴巴的溢价 。
美团和拼多多的估值虽未达到阿里巴巴如此之高,但市场亦给予了部分溢价,对于美团高估主要来自于对其新业务的期待,对于拼多多的高估来自市场对多多买菜的高预期 。
唯品会和京东的单用户估值基本符合公司的业绩状况,说明市场仅将这两家公司视为电商平台 。
流量红利尾声意味着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寻求获客将不再具有现实意义,相反提高用户的转化率,以及如何提升商户的留存率或将成为主要的目标 。
电商平台的竞争是流量、商家与物流的竞争,依次对应着用户、品牌和供应链 。
无论是传统的中心化电商、直播电商还是近场电商,供应链能力都是其最底层的基础设施,亦是决定电商竞争力与用户粘性的关键因素 。
无论是中心化电商还是直播电商,改变的仅是前端的获客方式,核心均在于配送等基础设施,这决定了留存率 。
在流量红利接近尾声之际,如何创新商业模式,更多的取决于转化率,而留存率(在线时长)决定了转化率,进一步影响了GMV 。
根据新商业研究院现阶段的研究结果来看,围绕着腾讯系、阿里系和头条系的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有两个方向:
一是以微信群和小程序为获客和转化,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电商;
一是以短视频和直播为内容的新电商平台 。
社区电商目前的竞争包括四个关键要素:地推能力、线上流量、资金和供应链 。
2020 年,拼多多、美团、兴盛优选(腾讯投资)、橙心优选(滴滴)、十荟团(阿里)几大核心玩家均处于疯狂开拓“领土”的阶段,当价格战被终止,巨头们将围绕这四个关键要素展开新一轮的拉锯战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