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的一席话,让她办起一个走进40座校园的体育俱乐部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采访人员王镜宇、朱翃)只用了6年时间 , 前女排国手诸韵颖就办起了一所周培训人次5000以上、与大约40所中小学开展合作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 这一切的起点 , 源于2015年底的一次聚会 。
郎平的一席话,让她办起一个走进40座校园的体育俱乐部
文章图片
1978年出生的诸韵颖年少成名 , 司职二传的她17岁就入选了郎平执教的中国女排 , 并随队征战了亚特兰大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 。 2002年 , 在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 , 诸韵颖早早退役 , 而后到复旦大学深造 。
2015年10月 , 中国女排“白银一代”的球员和郎平在香港相聚 。 昔日恩师的一席话 , 让诸韵颖再续排球情缘 。
郎平的一席话,让她办起一个走进40座校园的体育俱乐部
文章图片
“那次聚会郎导坐在我旁边 , 她很关心我 , 知道我的状况 。 她拍了拍我的肩膀 , 语重心长地说‘以你的能力和对排球的深爱 , 可以为这个社会贡献更大价值’ 。 当时我的生活状态比较安逸 , 处于相对迷茫的阶段 。 郎导一语点醒梦中人 , 为我点亮了生命中的一盏明灯 。 ”诸韵颖说 。
要么不做 , 要做就要有很强的执行力 , 这是诸韵颖的个性 。 用了3个月的时间 , 她完成了工商注册和民办非企业的资质审核手续 , 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2016年3月正式成立 , 核心项目就是排球 。
郎平的一席话,让她办起一个走进40座校园的体育俱乐部
文章图片
创业之初 , 诸韵颖就把目光投向了校园 。 她说 , 当时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的不多 , 因为学校选择俱乐部时要求非常高 , 而且体育课程入校园基本都是以公益为先导的 。 但是 , 诸韵颖认为 , 一个运动项目要想做强、做大 , 最重要的着力点必须是在学校 , 因为“场馆、孩子和宝贵的时间都集中在校园” 。
在诸韵颖看来 , 长期以来中国女排的影响力巨大 , 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 而青少年排球运动与文化的普及比较滞后 , 市场化更是难上加难 。 这跟排球运动难度系数相对较高、有一定的入门门槛、对场地和教练员综合素质要求高都有关 。 尽管如此 , 诸韵颖相信 , 排球非常有潜力成为中国女子第一团体运动 , 因为在文化底蕴、素养构建、运动安全及审美标准等方面排球有其自身优势 。
郎平的一席话,让她办起一个走进40座校园的体育俱乐部
文章图片
知易行难 。 诸韵颖与学校的合作在第一年就遇到了挑战 , 她笑言一上来就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 最初 , 诸韵颖把一个学期的课程目标定为让大多数的孩子能连续垫球30次 。 从她自身专业运动的经验看 , 这个目标难度不大 。 然而 , 一个学期16次课程下来 , 她和同事们发现90%的孩子都很难做到 。 少数运动基础好的孩子能连续垫到200个以上 , 可也有不少孩子只能完成5、6个连续对空垫球 。
“我这才意识到 , 竞技体育中有天赋运动员的训练和教授普通孩子的大集体课程完全不一样 。 虽然我们是专业运动员 , 但是校园课程实操经验少的弱点暴露出来了 。 ”她说 。
郎平的一席话,让她办起一个走进40座校园的体育俱乐部
文章图片
诸韵颖至今还记得创业之初踩的那些“雷” 。 有的学校6个班 , 每班46名孩子 , 总共276名孩子一起集中在大操场上课 , 光维持秩序、整理队伍就要花很多时间 , 排球有效课程时间非常短暂;有的学校计划练习对墙垫球 , 却找不到一堵适合的墙面;有的合作学校在距离上海市中心较远的青浦区 , 甚至还有在苏州的 , 教练员每次往返路途就得3个小时以上……幸运的是 , 经过一两年的不懈沟通和磨合 , 通过教案的不断优化整改 , 通过教练组团结一心的态度与信念 , 俱乐部的教学实操能力快速提升 , 课程不断受到学校的表扬和认可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