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婚俗介绍-吃水饺是为什么?( 三 )


“旗鞋”款式独特,是一种高木底绣花鞋,又称“高底鞋”、“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等 。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 。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 。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 。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 。“花盆底”和“马蹄底”鞋由此而得名 。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 。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 。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 。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 。穿这种高底鞋走起路来显得姿态优美 。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 。
满族的帽子种类较多,主要分为凉帽和暖帽两种 。过去,满族人常戴一种名为“瓜皮帽”的小帽 。瓜皮帽,又称“帽头儿”,其形状上尖下宽,为六瓣缝合而成 。底边镶一约3厘米宽的小檐,有的甚至无檐,只用一片织金缎包边 。冬春时一般用黑素缎为面,夏秋则多用黑实地纱为面 。帽顶缀有一个丝绒结成的疙瘩,黑红不一,俗称“算盘结”.帽檐下方的正中钉有一个“标志”,称“帽正”,有珍珠、玛瑙的,也有小银片、玻璃的 。相传这种帽最早始于明代初期 。因其为六瓣缝合,取“六合”,即天地四方“统一”之意,故盛行起来 。满族入关以后,受中原文化影响,也取其“六合统一”之意,开始戴用此帽,而且颇为流行 。现在,在有关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电视、电视剧中,我们仍能经常看到它的影子 。
早期满族男人多穿双脊脸的叫做“大傻鞋”的一种便鞋 。鞋面多用青布、青缎布料 。鞋前脸,镶双道或单道黑皮条 。鞋尖前凸上翘,侧视如船型 。妇女除“旗鞋”和平底便鞋(平底鞋鞋面上皆绣花卉图案,鞋前脸多绣有“云头”)外,还有一种“千层底鞋”.“千层底鞋”用多层袼褙做鞋底,故得此名 。鞋面多为布料,一般不绣花卉等图案,多在劳动中穿用 。
还有一种很有特点的鞋,叫乌拉(靰鞡)鞋,多为满族百姓冬季穿用 。用牛皮或猪皮缝制,内絮靰鞡(乌拉)草,既轻便,又暖和,适于冬季狩猎和跑冰 。
住行
满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适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 。满族农村房屋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均在东端南边开门,形如口袋,俗称“口袋房”,便于聚暖 。东西各有厢房,配以门房,这便构成通常所说的四合院 。房屋多为起脊砖瓦房,俗称“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门向南开,高大宽敞 。房内正对门一间谓堂屋,又称外屋,设厨灶锅台、水缸,灶通西内室火炕,火炕,满语称“土瓦”.从堂屋西墙开门为里屋,为南、北、西三面构成“万字坑”或“蔓枝炕”.满族尚右,西墙供祖宗牌位 。西炕为窄炕,不住人,下通烟道 。南北对面炕 。上铺炕席,或糊炕纸刷油 。炕梢置衣柜,柜内装衣物,柜上叠置被褥、梳妆用品 。夜间长辈居于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 。就寝时,头朝炕外,脚抵墙,对防寒和呼吸新鲜空气颇为适宜 。墙壁多贴有纸画 。为御北方寒冷,有的还建有火地 。屋外西山墙头砌有圆形烟囱(满语称为呼兰),高出房檐数尺 。烟囱根底有窝风窠,以挡逆风 。南北墙上有窗,窗户纸糊在窗棂外,多“高丽纸”,纸上淋油或盐水,免得为雨雪淋湿脱落 。窗棂及门上亮子窗棂构成各种图案,美观牢固 。窗户分上下两扇,上窗可用棍支起通风 。房梁上常悬有悠车,婴儿放在悠车里 。炕上摆有长方形的炕桌,吃饭时围桌盘膝而坐,暖和方便 。桌的左右铺有毡褥子以待宾客 。房棂、椽、栋多有雕花油彩 。厢房则设碾房和仓库(满语称哈什) 。房外四周环砌围墙 。院内东南竖“索伦杆”,杆上有锡斗,杆下放三块石,称为“神石”.杆后是一面用砖砌成的壁墙,墙头饰有雨搭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