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性眩晕 位置性眩晕怎么缓解( 二 )


颈性头晕是目前最有争议的概念名词,不仅过去而且现在还有很多医生遇到眩晕/头晕患者,依然依照X-ray发现颈椎退性病变或椎间孔狭窄轻易诊断而导致对颈性头晕概念泛化,当把颈性头晕理解为疾病名称并对其以没有证据的“血管压迫,供血不足”或“交感神经刺激”为推测机制时容易被诟病,继而出现完全否定颈性头晕的观点 。
在耳鼻喉科没有颈性头晕的诊断名称,它是头晕分类(包括脑源性、血管性、耳源性、颈源性、心源性、医源性、精神性)中的一部分;维系人体平衡包括视觉、前庭觉和本体感觉,后者包括颈部本体感受器,颈性因素不仅有颈椎(骨性结构)还有颈部相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等结构和功能改变;因此,把颈性头晕理解为患者出现的和颈部有关的单发头晕症状或伴随头晕症状比较容易达到共识,在眩晕/头晕诊疗中不应忽略颈性因素,但诊断颈性头晕需要谨慎 。
参考文献:
1.蒋子栋 多学科合作规范眩晕/头晕诊治.《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2):153-156.
2.蒋子栋 规范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诊疗.《中华医学杂志》2018,98(16):1201-1203.
蒋子栋
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5.国际听力前庭内科医师联合会委员;北京眩晕研究会理事兼秘书长;北京医师协会眩晕专家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眩晕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分会耳内科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协作组员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耳科杂志》《国际耳鼻咽喉科学杂志》《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委;《中华神经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审稿专家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