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全文蕴含的深意 长亭外古道边全诗解释全文( 二 )


在长期的文学写作中,“亭”渐渐演变成具有文化底蕴和象征意义的意象,在唐诗宋词中展现出丰富的美学内涵,增添诗词的感人艺术魅力 。
亭在唐诗宋词中频频出现,除了兰亭、陶然亭、醉翁亭、爱晩亭等有具体名字的亭以外,长亭、短亭、驿亭、风亭、梅亭、溪亭、竹亭、林亭、池亭、江亭等等,成为诗词中垂青意象 。
在中国古代亭台楼榭等建筑中,亭最平民化,最具亲和力 。十里长亭,王孙贵族还是山野平民都可在此惜别 。古道山亭,樵夫墨客都可跻身于此赏云赏月赏风光 。
亭,既可养尊处优地藏身于皇家园林中,也可娴静地伫立于士子院第,更能朴素地散落在乡野村郭 。正是因为亭是最具亲和力的意象,可以与其他意象组合和搭配 。
中国文字最具有魅力之处,就在与意象与意象的精心选择和巧妙结合,由物理反应形成化学反应,形成产生非常美丽的意境,如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四个意象的组合,多么优美的一幅画卷 。
亭与柳的结合,晁端礼写道:“短亭杨柳接长亭,攀折赠君行 。”
亭与草的结合,刘翰的《菩萨蛮》“芳草遍长亭,东风吹恨生 。”
亭与雨的结合,晏殊的《渔家傲》,饮散短亭人欲去 。留不住 。黄昏更下萧萧雨 。
柳永把几种意象自由灵活结合一起,有了传世之作《雨霖铃》,成为抒发离别情绪的名篇 。长亭、蝉、雨、舟、泪、烟波、暮云等意象精巧细腻熔融合一,将词人与恋人惜别的真挚感情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极其富有艺术感染力 。
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 。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
感伤春日离愁,烘托秋日别恨 。意境优美凄切,哀婉动人 。诗人、词人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生命情感与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构成艺术的意境,一种起于象而超于象之外的审美境界 。
亭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成为文人表达审美理想、造境抒情的一种手段和寄托,具有深厚的美学意韵和人文底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宝藏和灵感源泉 。
03 分别为何总在十里长亭秦汉时每五里设一短亭,每十里设一长亭,设有亭长 。而每十里的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住宿、说养等服务 。。
短亭、长亭,为何送别诗中总出现长亭,而且经常与十里用在一起,“十里长亭”,作为送别饯行的场所,流传至今 。“送君十里长亭,折支灞桥垂柳”成为古人送别的经典场景 。
经过文人墨客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送别地的代名词,原因大致有三种 。
原因之一:源自于官场习俗,古代官员离任,要设宴饯行,而短亭由于地方狭小,容不下众多人等,因此饯行酒宴一般会设在较大的长亭来举行,久而久之,成为习俗保留下来 。
原因之二:离别时,亲朋挚友送一程又一程,仍是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然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长亭复短亭送了一程又一程,主人还要接着送,客人虽然也不想分别,然而事不过三,终归还是要走的,就在离城郭最近的十里长亭举酒话别,乘酒兴策马扬鞭、绝尘而去 。
原因之三:如“柳”有“留”的意义一样,亭有“停”的寓意,离别时选在长亭是希望亲友挚交能够停下旅途的脚步,长长的停留,永远也不分别不离别,寄托着旅人亲朋好友的良好愿景 。
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 。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
十里长亭花落尽,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十里长亭水悠悠,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