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宗师杨少侯 推广推手动作应注重活步

杨式是一个很有名的太极拳流派 , 大家都知道它的创始人是杨澄甫 , 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兄长杨少侯 。下面 , 小编就来为你介绍一下关于太极宗师杨少侯的个人经历 , 一起了解一下吧!
杨少候
个人简介
(1862—1930)名兆熊 , 字梦祥 , 号少候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礼仪规定 , 直接称呼人的姓名是不礼貌的 , 所以平时不能称呼杨兆熊 , 而顺从习俗称其字或号 , 叫作杨梦祥或杨少候 。
杨少候是杨健候长子 , 七岁学拳 , 拳技得家传于二伯父杨班候和父亲杨健候 , 童年时得到祖父杨露禅的亲自指导 , 太极功夫名冠于世 。民国年间被人称作“太极第一人” , 与人推手“出手不见手 , 见手混身手” , 因此又被人美喻为“千手观音”、“圣手观音” 。
杨少候将大架太极拳喻作“长手” , 小架太极拳喻作“短手” 。他说:“学习大架太极拳 , 如同记时钟表中的长(秒)针 , 走的是外圆、大圈;学习小架太极拳 , 如同钟表中的针的转轴 , 走的是内圆、小圆 。”因此 , 杨少候所传拳架架高步活 , 紧凑缜密 , 圈多圈小而轻灵奇巧 , 这是杨式小架太极拳的特点 。
杨少候经常说 , “太极拳发劲制人 , 其妙在刚柔相济 , 阴阳互用……如果持纯柔借力制人 , 或者持刚劲以力服人 , 都不是精通拳术的人 。天地间无纯刚柔可以操必胜者 , 有之 , 非刚柔相济不可 。太极拳由柔得刚 , 外家家由刚得柔 , 其目的是一样的 。”
多数的武术训练都与杨式太极相反 , 他们大多先练刚劲后求柔和 。而杨少候的小架太极则是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济 , 从而开合有序、虚实分明、刚柔并施、快慢相间、松紧并存……” , 真正达到了“人身处处是太极”、“妙手一着一太极”的境界 。
杨少候还说 , “喜则假喜 , 怒则真怒 。所谓一怒而诸候惧 , 安居天下而息者 , 盖由此也 。”杨少候小架太极拳是“先声夺人”、“气势逼人”:有弹抖、有震足 , 有飞腿、有挂树 , 发劲冷弹脆快 , 时有哼哈声响;拳架随拳势刚、柔、快、慢而目表情丰富:有时面带微笑温和慈祥 , 有时怒目圆睁杀气腾腾……观者无不叹为观止 , 这也是杨少候所传太极拳的特点 。
杨少候常说 , “兵无常势 , 拳无常法 。太极无法 , 动即是法” 。因此 , 杨少候与人对阵 , 手法刁钻古怪、变化奇异莫测 。总结起来有为轻快、流畅、短小、清晰、深入 。所谓轻快 , 是指整个身体要放松 , 出手迅速利落;流畅 , 是指要让身体处于有利的位置 , 以便活动自如;短小 , 是指手臂始终贴近身体 , 这样前后的动作就能连贯、有力 , 对对手造成的打击就更大;清晰 , 指的是发劲时准确的运用每一分力;深入 , 指的是发劲时把力量的作用最大化 。
杨少候与人较技 , 常棚捋採挒混用 , 跌打摔拿并施 , 不拘常规 , 又能“出手不见手 , 见手混身手” , 常使对手捕风捉影 , 不知如何是好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