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新数据消息:深圳,打开“博物”的新视界

2021年立冬前后 , 虚拟世界热闹非凡 。在中国 , EDG战队夺冠引发朋友圈的狂欢 。在国际上 , META的成立 , 开启了“元宇宙”的空间 。罗永浩评论说 , 今后我们的虚拟生活会比真实生活更重要 。但是在深圳 , 偏有一群专家学者“反其道而行之” , 以“生态博物”为主题 , 热烈探讨着我们身边物理世界的东西 。
几乎与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火热上演的同时 , 第八届全国科学传播学学术会议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 。与会专家认为 , 即使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虚拟世界已经成为生活重要场域的当下 , 我们仍然应该把目光更多投向身边的自然生态 , 将“博物”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特别是在深圳这座以生态环境优美著称的城市 , 更是如此 。

疫情新数据消息:深圳,打开“博物”的新视界

文章插图
博物画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
博物学 , 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古老学问
11月5日 , “花开异域——西方世界的中国植物”博物画展在南方科技大学开启 , 首次系统展出了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世界中有关中国植物的图画作品 。次日 , 聚焦“面向生态文明的科学传播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第八届全国科学传播学学术会议也在南方科技大学拉开帷幕 。“博物”成为两场活动中最高频的词汇之一 。
在第八届全国科学传播学学术会议上 , 中国的新博物学领军人物之一、深圳自然与历史研究学者南兆旭以“博物学传播中的在地关怀”为题作主旨发言 。
南兆旭表示 , 深圳有许多民间博物学爱好者 , 比如深圳大学机电学院的学生陆千乐 , 他用6年的时间在深圳持续记录了305种蜘蛛;本职工作是会计的王晓云 , 持续十多年里用周末的时间记录了深圳所有的兰花 , 当深圳出版《深圳野生兰花》一书时 , 采用了他大量图片……
南兆旭的作品《深圳自然笔记》 , 就是把他十余年徒步走过的深圳山岭、田野、海岸线、岛屿、溪谷、湖泊和老村 , 观察到的野生植物和动物和自然之美 , 呈现在读者面前 , 从10余万张记录深圳自然生态的图片中精选了1800多张图片 , 为深圳建起了一份“自然档案” 。第八届全国科学传播学学术会议主办方、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田松介绍说 , 博物学是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门古老学问 , 是一门“环境友好型”的学问 。孔子说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就是博物学的具体体现 。从《诗经》《楚辞》里的芳草珍禽到张华《博物志》、郦道元《水经注》 , 中国人通过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来认识自己生活的小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大环境 。

疫情新数据消息:深圳,打开“博物”的新视界

文章插图
“花开异域——西方世界的中国植物”博物画展启幕仪式上 , 主办方、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田松致辞 。
近年来 , 博物学在逐渐复兴 , 人们对自己周围的花草树木鱼虫的名字有了了解的兴趣 , 对自己城市里的山川河流有了亲近的欲求 , 手机商城里出现越来越多识花认草的APP , 书店里越来越多博物学、自然类书籍轮番上架 。
2016年 , 大鹏新区与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联合推出首届“大鹏自然好书奖”评选活动 。这是国内首个自然文学作品评选活动 , 旨在推广自然阅读理念 , 传递和谐自然生态和在地人文关怀 。2020年的深圳读书月上又启动了“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 , 主要关注和评选具有严谨科学态度、人文关爱情怀、推动现实变革、惠泽百姓生活的自然博物好书 , 奖励有思想、有视野、有文采的作家 。今年的深圳读书月 , “生态博物”也成为了聚焦的领域之一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