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有用的观念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社会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


必须有用的观念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社会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 | 董子琪
编辑 | 黄月
当生活陷入僵局,无所事事竟成了一种自我成就的有效方式 。在《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Not Working)一书中,伦敦大学文学教授、精神分析学家乔西·科恩(Josh Cohen)将不工作的人(inertia)分为四个类型:倦怠者(burnout)、懒虫(slob)、白日梦想家(daydreamer)以及游手好闲者(slacker) 。
倦怠者开始被盲目的冲动驱使去行动,却猝不及防地脱轨,沉入地底,在日本属于蛰居一族 。懒虫活跃在我们熟悉的儿童动画片里,他们是史努比、加菲猫,公开好吃懒做,恬不知耻地拒绝工作 。与受到地心重力拉扯的前两者相比,白日梦想家和游手好闲者更有脱离重力、超越现实的冲动——白日梦想家锁上了房门,拒绝响应社会现实;游手好闲者从规律的生活中退出,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 。这四类人各有其特质,彼此也有重叠的部分,但都证实了从“永动的惯性”中停下来的意义 。
将疲倦作为起点被视为倦怠者的蛰居族或许能让我们重视当下社会与文化的顽疾,作者引用斋藤环《蛰居族》的观点认为,蛰居是对个体差异和个人异见遭到抑制的沉默抗议和绝望表达 。人们借由蛰居族展开反思:当下的社会是否要将所有人都变成蛰居族呢?虽然大多数人的症状没有那么极端,但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与蛰居族深有共鸣的秘密角落 。
人们一方面对坐享其成的懒虫感到懊恼,另一方面又让许多懒虫成为了经典文学人物:冈察洛夫的《奥勃洛莫夫》书写了一位常年躺在被窝里、将自己裹成一团茧的特殊人物,他拒绝朋友起床拥抱生活的建议,将躺着当做人生的正常状态 。长卧于床的奥勃洛莫夫也成为了“躺平派”著名代表人物 。为躺平辩护的贝恩德·布伦纳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奥勃洛莫夫——他怠惰乃至多余,但因怪癖使人尚存一丝同情 。
狄德罗笔下的拉摩是另一位著名懒虫 。在小说《拉摩的侄儿》中,拉摩秉持快乐至上原则,而非刻苦忍受、自责自省,他无耻宣称想要吃珍馐佳肴,睡弹簧软床,通向生命的平静终点 。
白日梦想家看似生活的逃兵,却极具创造力,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具有无限可能的现实 。美国诗人艾米莉·迪金森退回到自己的卧室里,并不是退缩到无精打采的休止状态中,而是以隐居来超越尘世的种种法则传统 。
至于游手好闲者,他们冷漠、多疑,遵从自我的节奏,拒绝行动和明确的目标,从而得以保留自己的个性 。在抵制教条和信仰狂热时、在对社交媒体的意见领袖保持谨慎时,冷漠和多疑都成为了美德 。乔西·科恩本人即是游手好闲者其中一员 。读博士时,他曾因缺少目标、无所事事而神思迷茫,后来才发现自己的好奇心与固定的工作安排并不协调,工作效率并不是靠自律鞭策出来的,而是由无纪律激发出来的,所以他并不应该为浪费时间与金钱而焦虑 。
“我读书、思考、写作,有时是心血来潮,有时是通宵达旦,有时是利用一刻钟的茶歇时间,有时是放空一周后自然而然的成果 。”在努力与任其自然之间,科恩选择后者 。他认为努力反而会限制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努力认真的观察、倾听和思考模式几乎不可能把我们带到未知之地 。” 这或许与也长期处于愤怒倦怠、等待灵感降临的杰夫·戴尔有共通之处——戴尔称,事后想起来那些伟大的时刻,都是对无所事事的日子的回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