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块大洋的购买力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二 )


但大洋终归属于“值钱”的硬通货,不论何时何地何人,只要花几十块,一定能买到一堆好东西 。如今也仍然存在关于大洋的口头禅和“一提大洋给人一种就很富裕”的莫名的直接感受 。

民国一块大洋的购买力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文章插图
各时代大洋的购买力各有不同,有时微乎其微,有时相差甚远,社会也随之出现混乱平稳交替现象,人们的金钱观也极易扭曲,即使身处如今和平年代,
也需合理适时的引导,尤其是青少年这一代,正是树立三观的重要时期,理性的金钱观方能使其看得更远,走得更长,切勿因一时得失而犯错 。
一万大洋算多少人民币 在收入以万为单位计算的今天,一万元实在是个不太稀奇的数字,那么一万大洋在现今等于多少人民币呢,按之前的换算来看是不是就是天价呢还是也不过平平呢?
从当时的社会物价水平来看,战乱之后的民国正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提升工业水平之际,但初建的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物价水平也随之起伏不一 。“战前一头牛,战后一粒米”,1940年代的上海,全面通货膨胀,难以想象,可以说连乞丐都拒收千元以下的法币,如今在收藏博物馆中仍可见到当时市面上流通的面额极大上万的纸币 。
从老百姓收入水平来看,民国时期重视教育,看重知识文化水平,所以从事脑力劳动的教师、作家、编辑等群体的月工资一般可以达到100-200块的水平,例如文学泰斗鲁迅先生于1919年用了一年的收入即3500块买了一套院子,年迈时工资已经涨到了一年15000块大洋,这也足以显现当时的高知收入之可观,社会地位之高 。

民国一块大洋的购买力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文章插图
而当时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人、店员等人民的收入大概只有10-20块,只能勉强维持家庭最低生活费用,在现今民国时期的纪录片中仍可见当时普通人民艰苦的缩影,根据1911-1919年期间的物价表,大米大概80块一斤,猪肉大概300块一斤,所以说根本吃不上大米并非夸张,社会上逐渐也就出现了阶层分化 。
由此看来一万大洋对民国时期物价以及百姓收入而言不是一笔小数字,比如在花在创业上,利用手里2000大洋租下法租界中的店面,“锦江小餐”应运而生,也是后来知名的上海锦江饭店 。
看上去,一万大洋能开足足5家这样的餐馆,其实不然,在工业领域,如火柴、食盐、烟草、纺织等产业需要几十万大洋的投入才能兴办起来,所以一万大洋在这些面前真的是不足一提 。正如之前所说那样,民国时期普罗百姓努力谋生计,饮食方面并不苛求,工业领域兴办自然劳动力成本高出饭店好几十倍 。
总而言之,一万大洋对普罗大众来说是一笔巨款,拥有一万大洋的家庭大概处于社会中上阶层,有较优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保证 。按照当时的购买力计算,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三五百万,当年鲁迅先生年迈时期的15000块大洋也就相当于现今的150万人民币 。
但三五百万是在整个民国时期中社会发展相对较为平稳的时间段而言,具体时期的购买力又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物价水平、人民薪资等各方面影响而波动,所以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生活状况去看一万大洋才是有意义的,刻意将具体的数值与一万大洋等同起来,不仅无法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也是对民国时代历史理解不透彻的体现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