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太极拳的技法是通过推手练习来掌握的 。在练习的过程中 , 初学者必须掌握四种劲 , 这四种劲分别为黏劲、走劲、引劲和拿劲 。从技击的角度讲 , 四种劲又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化劲和发劲 。黏劲和走劲属于化劲;引劲和拿劲属于发劲 。
初学者先学会黏劲
作为推手练习的初学者 , 在这四种劲中 , 首先应掌握黏劲 。所谓黏劲 , 即常说的“不丢” 。与对方交手时 , 招式千变万化 , 但有一点必须时刻提醒自己 , 即知己知彼 。如何才能做到知彼?这就要求使用黏劲 , 黏住对方的皮肤 , 体会对方劲的走向和强弱 。这也叫听劲和懂劲 。拳谱说:“动急则急应 , 动缓则缓随 。”掌握黏劲 , 要在平时的推手练习中细心体会 。做到不顶劲 , 不丢劲 , 不让先 , 不落后 , 静心以求同步 , 这是感觉双方劲力消长变化的高级知觉运动 。练习者务求两臂放松 , 周身绵软 , 不用力 , 求轻灵 , 通过长时间的磨炼 , 去掉身上的强硬、拙力 , 化僵为柔 , 完全做到用意不用力 , 这样就能轻灵奇巧 , 内劲暗藏 , 相随不悖 , 对彼方的劲道了如指掌 。因此 , 做到“不用力”几字最难 。很多练习者不明白这个道理 , 喜欢用蛮力 , 不能做到舍己从人 , 如果遇到对方力大于己 , 便败下阵来 , 这和太极拳要求的四两拔千斤相去甚远 。所以练习黏劲 , 除了勤习不辍 , 还要用心参悟 。练拳不仅要动手 , 更要动脑 。
走劲——虚领顶颈
化劲中的另一种劲叫走劲 。所谓走劲 , 即“不顶” 。在对抗中 , 一旦感觉到对方使蛮劲向我逼迫过来 , 千万不可硬顶 , 而是应该顺着对方劲道的方向 , 把他的劲引到另一边去 。打个比方 , 就好像治水 , 洪水汹涌袭来 , 光靠筑坝抵挡 , 毕竟不是良策 。但是如果采用疏导的方法 , 把水流引向低处 , 便可起到长久的缓解作用 。走劲的道理也是这样 , 对方大力袭来 , 如果硬顶 , 势必有受伤的危险 。倘若把对方的劲引向一边 , 则对方的劲力必然落空 , 我则可以乘虚出击 , 事半功倍 。因此拳谱上有“偏沉则随 , 双重则滞” 。双方使劲硬顶 , 就是双重 , 这是我们太极拳练习者要竭力避免的 。走劲练习的最高境界 , 应是“一羽不能加 , 蝇虫不能落” , 稍微有一点劲加在身上 , 都可以化去 。练习走劲的关键在于学会用腰 。腰脊要做到垂直中正而放松 。垂直中正 , 则易转动;拉长放松 , 则不易受力 。所以练习太极拳首先要“虚领顶颈” , 指的便是腰脊的垂直中正如放松拉长 。
在化劲中 , 黏劲是走劲的基础 , 走劲是黏劲的目的 。黏劲是感受对方的劲道 , 为走劲做准备 。走劲又是为发劲打基础 。
发劲——引劲、拿劲
如果说化劲是采用逆来顺受的办法 , 引人入彀 , 那么发劲则是后发制人 。引劲的动作是圆弧形 , 随机应变 , 讲求一个“顺”字 。对方劲道既然已经被我化去 , 那么制敌之时 , 只要顺其自然即可 。我顺人背 , 对方纵有千斤之力 , 也使不出来 , 这就是太极拳的奥妙之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太极拳有利于健脑益智
- 太极拳与《孙子兵法》
- 40~50岁的中年女人 林帘湛廉时全文免费阅读
- 你是我的男人 赵旭李晴晴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
- 中国太极拳对人的修心养性价值超论
- 太极拳与中医学的各种关联
- 在不同时间段跑步的小技巧
- 太极拳的拳术概要
- 俺拿自己儿子的钱 赵旭李晴晴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
- 太极拳能否用于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