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养生文化:养阴护阳是重点

古人说处暑之“处”,乃是躲藏、终止之意,因此“处暑”这一节气的到来,就包含暑天将近结束、“暑气至此而止矣”的意思 。而在我国传统中医养生家看来,处暑过后自然界的阳气趋向收敛,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亦随之改变,此时的保健养生需要特别注意养阴护阳,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一二 。
暑气余热护脾阳
此时三伏接近尾声,“处暑寒来”,暑气渐退,秋意渐显,正是“争秋夺暑”之时 。但岭南天气还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甚至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秋老虎,毒如虎”之意 。
因此,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上是这样形容处暑的:“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说进入处暑后还要再历十八天的流汗日而始凉 。但毕竟炎热天气已接近尾声,昼夜温差逐渐加大,白天酷热,夜间凉爽,秋燥也越来越明显,而因暑热余气,秋分以前以温燥为主 。
处暑节气,依照自然界的规则,阴气外显、阳气敛藏,因此,人体的阳气也随自然之力而内收贮存 。而秋冬阳气的潜藏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来年春夏阳气的升发舒展,故要注意保护阳气 。
正是因为阳气的潜藏,人体常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的“秋乏” 。所以要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将夏季的“夜卧早起”的习惯改为秋季的“早卧早起”,争取晚上亥时至子时间入睡,即晚上10点到11点,尽量避免迟于子时睡觉 。
夜眠时注意控制空调的温度和风扇的风力,此时夜间渐凉,可尽量不开空调或风扇 。夜寝还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以防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在饮食方面,建议要注意勿再“因暑贪凉”,脾脏喜温而恶寒,喜燥而恶湿,生冷生湿,生寒肯定会伤脾阳 。
秋燥时节养肺阴
秋季燥邪当令,处暑以温燥为主,人们容易出现眼睛干涩、口鼻干燥、咽干嗓痛,口渴心烦等症状 。燥易伤阴伤肺,故需适当补充水分 。
秋季喝水也有讲究,一般以少量频次,甜咸搭配为宜,因为在饮用水中加入少量盐可减少体内水分流失,而淡糖水或蜂蜜水有润肺养阴的作用,“朝朝盐水,晚晚蜜糖”可谓秋季的饮水养生之道 。
另外,由于处暑时节岭南地区的雷雨仍然较多,湿气未散,因此,这个节气的养阴不宜滋腻太过,润燥时可适当佐以辛润之品,如萝卜猪骨汤、银耳杏仁汤等都是适用于本节气的调养膳食 。
你可能也喜欢:
回南天是什么意思,快速了解回南天
古诗话节气:处暑无三日,新凉值万金
处暑吃什么蔬菜,三种瓜养肺润燥
处暑艾灸扫余毒,不同穴位有不同效果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