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网络流行语言的影响的论文,800字!

网络语言 你明白多少? 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新人类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志 , 伊妹儿、小猫、老鼠早已被踢出年轻一代的网络词典 , 越来越多的新词汇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 。“偶稀饭粗稀饭” , “晕倒 , 楼主刚从火星归来?” , “偶8素米女 , 偶素恐龙的说” , “介素虾米东东?”……这些都是新新人类的网络语言 。网络是个虚拟世界 , 受网费和网速的限制 , 为了提高交流沟通的效率和信息含量 , 属于它自己的“Q言Q语”便应运而生 , 给日常用语注入一股鲜活的血液 。新新人类都是一些创造力和模仿力都很强的年轻人 , 善于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 也正因此 , 网络语言才会不断推陈出新 。Q语究竟是古老汉语的一种新时代烙印 , 还是把纯洁的汉语带入了一个歧途? 网络语言颠覆传统文字习惯 几家欢喜几家愁“周末 , 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 , 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 , 都系‘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 。就‘酱紫’(这样子) , ‘偶’(我)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肯德基、比萨饼、麦当劳)……”相信很多人看了这段文字都会不知所云 , 但这却是天津市某中学生作文里的一段文字 。时下 , 这些时髦的网络“新语言”已成为不少青少年挂在嘴边的常用语 。走进各所大中学校 , 我们随处可以听见“恐龙”“青蛙”“灌水”“BF(男朋友)”“MM(妹妹)”等这样的网络语言 , 有的学生甚至把它们当作书面语言 , 在作文中使用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络语言究竟是新新人类的文字游戏 , 还是现代汉语的积极发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学生时髦有趣干吗不用? 天津新华社消息 , 天津市43中学的高一女生李某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网络语言活泼幽默 , 用起来非常方便也很时髦 , 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她还告诉采访人员说 , 谁要是在网上一本正经地和别人聊天 , 是会被人家挖苦取笑的 。也有一些学生对采访人员说 , 语言的使用本就应该不拘一格 , 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 , 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 。很多畅销的网络小说如《第一次亲密接触》、《猪八戒日记》里充斥了“美眉”“青蛙”这样的网络语言 , 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 , 如果把这些词换成正统的表达 , 它的可读性就差很多 。采访人员登录了几家国内网站的论坛和聊天室 , 满眼充斥着让人看得似懂非懂的网络语言:“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质” , “尴尬”一定要说成“监介” , 网络新手被称作“菜鸟” , 在网上乱留言叫“灌水” , “很S”形容的是说话拐弯抹角 , 而最常见的TAXI(出租车)在网络语言却变成了“太可惜”…… 老师认为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家住天津市和平区的许女士无意间发现女儿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骗我 , TMD(他妈的) , 7456(气死我了) , 我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她) 。”许女士看后不知所云 , 直到女儿一番解释她才明白过来 。许女士无奈地对采访人员说:“这是什么话呀 , 日记本成了密码本 , 根本看不明白!看来我和孩子之间已经有了‘网络沟’ 。”家住天津南开区的小楠在上小学时擅长写作文 。入中学后 , 小楠开始迷上了网络 。近日 , 老师在一次家长会上说 , 小楠写的作文让他有些看不懂 , 什么“PF(佩服)”、“BT(变态)”、“4242(是啊)”都用进去了 。小楠的母亲翻开女儿的作文一看 , 到处是老师用红笔画的圈圈杠杠 , 都是“看不懂”的网络语言 。也有的家长认为 , 要让孩子不受网络语言的影响 , 就要让孩子们远离网络 。可孩子们都反映 , 网络世界丰富多彩 , 利用网络可以获取很多知识 , 这令家长们左右为难 。专家宽容比扼杀更重要有关专家表示 , 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实践 , 能在学生中间风靡 , 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 。但是 , 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人都看不懂 , 影响了沟通 , 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 。同时 , 老师和家长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 。王辛铭说 , 在语言的长期发展中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 , 有一部分有生命力 , 有一些会被淘汰 , 这些新出现的网络词汇中有些可能成为汉语的新词汇 。网络语言是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 , 它也有个生命力的问题 。对网络语言我们要有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 。对网络语言的出现不要大惊小怪 , 视为洪水猛兽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吉夫认为 , 社会发展越快越迅猛 , 语言就会不断地被丰富被更新 。对于出现的网络流行语言不能简单地判断对错 , 它进入人们的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 , 因此对网络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 。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会担心作文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 , 这种想法其实是不科学的 。在我国大力提倡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 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一个必然趋势 , 一些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将不再成为高考作文的禁忌 。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院舆情研究所所长王来华说 ,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有幽默感的特点 , 我们应当对它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 。同时 , 我们应当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 , 分清楚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 , 并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 , 促使其使用规范性的语言文字 , 毕竟传统的语言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王辛铭说 , 因受网络语言的影响 , 有同学在作文里会冷不丁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 。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 。在平时教学中 , 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用口语化的语言 , 可将学生作文收上来一看 , 还是有些学生会使用诸如“酷毙”、“卡哇依”之类的词 。他认为 , 对此若不加以引导 , 学生极有可能会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王义明指出 , 学生面临考试、升学的压力 ,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 , 如果一味地使用网络语言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安全因素” 。阅卷老师对网络语言一般都不会买账 , 这样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分数 。网络语言生成另类文化?时下 , 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 , 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正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如果你不了解网络语言 , 就很难被视作网民中的真正一员 , 就像不懂英语很难与世界接轨一样 。网络的另类声音 在网上 , 如果你称呼漂亮姑娘为美女 , 肯定会让网友们喷饭―――太俗了 。网上美女的称呼叫“美眉” 。发明这个称呼的网虫一定具有相当丰富的艺术细胞 , 因为姑娘的眉毛可是构成美貌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词汇中 , 东施是丑女的代名词 , 谁叫她效颦来着 。可若是在网上 , 丑女们有着更令人胆战心惊的称呼:“恐龙”!如果再在前边加上3个字:肉食性 。那可就彻底玩完了―――谁也不敢惹长相丑陋的“泼妇” 。以上只是网络语言的一类 , 它来源于中国的传统词汇 , 但被网虫们赋予了新的含义 。通常都非常形象 , 通俗易懂 。“伊妹儿”、“美眉”是第一批伴随网络诞生的词汇 。此外 , 新词汇的诞生还有很多归功于网民们自己的创造 。例如米国 , 并不是指生产大米的国家 , 而是指美国 。网民打招呼的时候 , 通常不会说“我来了”、“我要去吃饭了”之类没品位的大白话 。在网上 , 数字语言更不可小觑 。倘若你初涉网络 , 除非有破译密码的天才 , 否则是绝对弄不明白数字语言代表的真正含义 。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爱情高手就是这样栽在网上的 。网络语言还包括很多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 , 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方式 , 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比如说 , “BB”的意思就很复杂了 , 它可能是宝贝、孩子 , 情人 , 也可能是和你说分手―――BYE―BYE 。如果你愤怒 , 你可以选出一个横眉竖目的脸谱发过去 , 心情好时则可以选择哈哈大笑的卡通形象 。还有许多符号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网络语言种类繁多 , 很难一一列出 , 其中的意味、酸甜苦辣就得网民们自己去慢慢品了 。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 一位小学教师来电说 , 现在的学生开口“哇噻”闭口“酷MAN”的 , 让人不知所云 。更可怕的是 , 有些学生在作文 , 尤其是日记、周记里面充斥着大量的类似语言 。据了解 , 学生们都是从网上学来的 。这位老师呼吁 , 现在学生上网的越来越多 , 而学生们又正处于打基础的时候 , 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控制 , 很可能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北京小学副校长李明新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应当客观地来看待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 , 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 。语言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 , 如果一个新的语言产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公认 , 而且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话 , 我们就不能也不可能人为地去阻止它 。比如说一些大众俚语、俗话就有很强的生命力 , 事实证明 , 这些语言对社会只有好处而没有弊端 。倘若是些类似江湖黑话等不健康的语言 , 就应当坚决制止 。白云路小学教师张金芳认为 , 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正规 , 语法、词汇的运用都非常讲究 。可是网络语言却不一样 , 随意的成分太大 。如果单纯拒绝网络语言也不明智 , 毕竟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多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但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也不行 。这其间有个度的把握问题 。比如说我的学生的文章出现个别网络语言 , 我不会去责怪他们 , 而是应该去了解它的真实含义 。毕竟 , 对待新类型的语言 , 我们采取的方式不应该是逃避而是去学会如何面对 。面对教师们的忧虑 , 很多身处其中的学生们却不以为然 。一位绰号“甲克虫”的小网民对采访人员说 , 我们打小就爱看卡通漫画、电视、现在又迷上了网络 。我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语言 。那些罗嗦乏味的文字我最讨厌 , 明明一个单词或者一副图片就能说明白的干吗要拐弯抹角来表达呢 。语言发展不能拒绝网络 采访人员从国家新闻出版署了解到 , 对于报纸、期刊、杂志上出现的文字 , 国家都有相应的规定 。而对于兼具媒体性质的网络语言还没有出台专门的规定 , 有关部门也正在商讨相应的措施 。另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有关人士向采访人员透露 , 是否规范网络语言并不是非常重要 , 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生命力 。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的 。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 。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 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毕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 , 同时 , 它也能丰富中国的语言文字 。有一些专家就专门从事收集新词汇的工作 。一位语言学专家认为 , 人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言 。纵观历史 , 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 。远的不说 , 比如近年国内兴起的股民专用术语 , 熊市、牛市等单词已经远远超出了股市的运用范围 。现在的小孩 , 都是从读图时代长大的 , 他们需要更加简单、形象的交流工具 。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 , 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史的必然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