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的利弊

不可否认的,很多网络热词极具幽默,折射出人们普遍认同的生活感知,可以算作一种有代表性的民意表达 。从2008年的“不抛弃不放弃”,到2016年的“洪荒之力”,人们在互联网上传递真善美;从淘宝体“亲”的频繁使用到“萌萌哒”“宝宝”等卖萌表情风行一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营造新型社会和谐温暖人际关系社的尝试;从“打酱油”到“吃瓜群众”,看似是人们在复杂社会现象面前“明哲保身”,其实也传递人们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无奈 。这样的热词,无疑是值得我们去细细研究品位的 。
然而,也有些网络热词反映出某些人的信仰缺失,传递出一种不良的价值观 。便以“小鲜肉”、“颜值”等词为例,为什么很多人都对这些词极为反感?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靠“颜值”吃饭的“小鲜肉”的盛行,破坏了市场规则,降低了作品质量,引导了某种偏颇的影视消费潮流 。当才华横溢、引人深思的影视佳作,被只靠“颜值”满满的“小鲜肉”主角打压的溃不成军的时候,这个社会的价值导向,该堕落到什么样的层面?
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便捷,没有局限,网民交流的语言更是五花八门,从早期出现的“美眉(美女)”、“88(再见)”到正在流行的“偶(我)”、“稀饭(喜欢)”,网络语言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 。
网络语言的风趣简约,使其很快形成了气候 。一些青少年甚至将网络语言带进了日常生活,让家长和老师们摸不着头脑 。于是,老师们担心:网络语言会不会让学生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家长们着急:网络语言会不会造成他们和孩子沟通的障碍?语言专家们也开始担忧:网络语言是否会对汉语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会对规范的现代汉语形成冲击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晁继周这样分析 。“青少年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阶段,对他们来说,正确的语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在网络世界里乱用惯了,就有可能把那些不合规范的词语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对语言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
除了语言学家,就连普通的网民也对此表示了忧虑 。一位网友在题为《网络语言将破坏汉语的纯洁》的文章中写道:“当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的时候,我真担心汉语的纯洁性将遭到严重破坏 。特别是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将从小生活在网络中,他们也许将不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标准汉语!”
“这位青年网友的担心绝非杞人忧天 。”晁继周说 。
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生汪磊对网络语言问题作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数据统计,他发现了网络语言的弊病:网络交际中的确存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现象,比如在汉语词后面加上了英语时态形式,如“关注ing”、“期待ing”等,而且网络词汇中存在着大量的污言秽语 。
汪磊指出:“一些人将网络上运用的词汇扩大到日常生活中来,出现了与汉语语言形式不相符的字母、数字、符号和时态变化 。这些语言如果太多地进入日常生活,肯定会对语言的表现形式产生影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