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鸟巢”开启低碳智慧服务新模式

“鸟巢”开启低碳智慧服务新模式
本报采访人员 孙杰 鹿杨
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场馆 , 国家体育场“鸟巢”今年再度惊艳世界 , 延续了2008年的荣光 , 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体育场” 。 前后14载春秋 , “鸟巢”如何以崭新姿态吸引全世界目光?采访人员获悉 , 通过为期一年半的37项改造 , 建设团队精雕细琢 , 不仅让建筑的“妆面”变得更美 , “内核”也更加节能 , 正式开启节能低碳、智慧化服务的全新运行模式 。
简约办奥 打磨完美“妆面”

为满足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4场开闭幕式活动需要 , 同时更好地实现国家体育场可持续发展 , 国家体育场业主单位北京国资公司经过科学分析 , 决定对“鸟巢”进行有针对性的翻新改造 , 开展景观照明系统、场馆扩声系统、观众服务设施系统、空调热力系统、无障碍设施系统等37个翻新改造项目 。
2020年10月 , 承担改造任务的中建八局国家体育场翻新改造工程项目总工程师隋沿辉进场时 , 发现“鸟巢”钢结构外立面上的氟碳漆已出现老化 。 他介绍 , “鸟巢”自建成后几乎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翻新与维修 , 重新为钢结构涂刷外漆 , 最初方案是整体外观全部粉刷一新 。
“为落实简约办奥理念 , 我们最终决定采用顶部全部涂刷和立面点涂的方式 。 ”隋沿辉表示 , 立面点涂看似简单 , 但要与“鸟巢”现有银灰色外观一模一样并不容易——涂刷前要先通过人眼辨别 , 确定补涂位置 。 团队反复巡视 , 用了2个多月才确定下所有需要修补的点位 。 多年风吹日晒 , “鸟巢”原本用漆的色号和如今的实际色彩已不尽相同 。 专业工程师调出3种最接近的银漆 , 反复比对、调整 , 终于让“鸟巢”重新拥有了完美“妆面” 。
灯光升级 营造百变景观
夜幕降临 , “鸟巢”亮起来了 , 银色的钢结构包裹着鲜艳的红墙 , 一束束灯光照耀 , 绝美的景观照明效果 , 令国内外观众惊叹 。
项目机电主管郭席福介绍 , “鸟巢”的景观灯主要分为两种 , 即照亮红墙的洗墙灯和投射在钢结构上的投光灯 。 因原有景观灯耗能高、效率低 , 团队将其升级为LED投光灯 , 按4小时运营时间计算 , 单日总耗电量节约近17% 。 改造的难点是 , 要想“鸟巢”呈现出不同的灯光效果 , 需要编程调试 , 而景观照明的调试只能晚上进行 。 郭席福和团队伙伴夜间一起巡查各强电间及控制室设备的运行情况 , 待亮灯后 , 再绕场馆一周查看情况 。
经过整体更新 , 如今“鸟巢”的照明系统展现不同色泽 , 五光十色的场馆堪称“百变鸟巢” 。
地仓扩容 支撑酷炫创意
在大量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场景展现的今天 , 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 , 无疑是承载美轮美奂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重要前提 。 “鸟巢”舞台地仓经过改造 , 为开闭幕式提供了最强硬件支撑 。
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上 , 缓缓升至地面的“冰五环”和“大雪花”主火炬台令观众印象深刻 。 这些酷炫装置就是从舞台地仓中心升起的 。 舞台地仓位于“鸟巢”中心场地下方 , 南北长100米 , 东西宽62米 , 地仓中心是可升降机械舞台 。 “鸟巢”原本设有直径23米的圆形地仓 , 这是2008年舞台地仓保留的结构 。 为满足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需要 , “鸟巢”将地仓进一步扩容 , 形状也从过去的圆形变为长方形 。 改造后 , 地仓中心可升降机械舞台区域长84米 , 宽42米 , 深10米;地仓四周是深5米 , 宽8米至10米的演员候场区 , 兼用于演出道具的临时存放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