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北京冬残奥会,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 新京报快评

后冬奥时代 , 无障碍环境建设应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自觉 , 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标配 。
场馆|北京冬残奥会,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 新京报快评
文章图片

▲“冰立方”媒体区设置了长坡道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孙海光 摄
北京冬残奥会的各项比赛正在紧张进行 , 人们在为各国冰雪健儿的精彩表现喝彩的同时 , 也注意到了本届冬残奥会上的一些特殊关照措施 。
比如 , 极少数残疾人士由于脊髓功能障碍导致体温功能异常 , 对此 , 相关方面通过提供医学证明等材料 , 确保其正常参赛 。 再如 , 不能佩戴口罩的少数人员被允许佩戴防护面屏 , 视障人士也可以携带导盲犬 。
这些极其细微的服务工作 , 不仅体现了北京冬残奥会的人文关怀 , 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应有之义 。 其实 , 这些具体措施只是一个缩影 , 借冬残奥会的契机 , 北京乃至中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 , 都在大踏步地前进 。
以各冬残奥场馆为例 , 在此次冬奥会结束后的短时间内 , 就已完成无障碍化改造:国家游泳中心的看台无障碍座席及卫生间均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 轿厢式缆车可供轮椅使用 , 轿椅式缆车满足下肢残疾运动员带滑雪器使用;在张家口冬残奥村 , 下沉广场设计建设了符合坡度要求的多折木质坡道 , 方便残疾人通行 。
这些贴心设计也受到了一致认可 。 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尼斯就夸赞:“运动员更衣室、无障碍坡道等设施的设计非常精巧 , 考虑十分周到 。 ”
值得注意的是 , 国家体育馆和国家游泳中心等场馆的无障碍改造很多都将永久保留 , 这也意味着这些场馆赛后也将向残疾人开放 。 残疾人的运动权利 , 并不是在专业队伍里才需要 , 更不是只在比赛时才存在 。 如何让运动进入广大普通残疾人的日常生活 , 这些场馆就是很好的示范 。
也正因为如此 , 目前正在组织编写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中国方案》 , 将总结展示此次冬奥场馆无障碍建设成果 , 并作为冬奥遗产 , 为国家甚至是世界范围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示范参考 。
事实上 , 此次冬残奥会的举办 , 已经把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 比如 , 北京此前启动的“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专项行动” , 围绕重点领域 , 累计整治整改点位33.6万个 , 精心打造了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 , 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和服务保障相关区域基本实现无障碍化 。
此外 , 张家口也在迅速行动 , 截至2022年1月 , 共改造了盲道358.58千米 , 缘石坡道4422处 , 无障碍卫生间680个 , 设置无障碍电梯、升降平台101处 , 无障碍停车位805个等 。
可见 , 一次冬残奥会 , 极大带动了无障碍环境的整体提升 , 城市变得对残疾人更加友好了 。 以此为契机 , 我们也当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识提上一个新高度 , 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自觉 , 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标配 , 甚至是今后城乡建设规划时的“前置条件” 。
在此次冬残奥会开幕式上 , 有一幕非常感人:中国残疾人田径运动员李端摸索了将近1分多钟 , 才把主火炬点燃 , 这个过程里全场是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 , 全世界都在为他“加油” , 也无不为这份生命的力量所打动 。
这也生动表明 , 占全球人口15%的12亿残疾人跟你我并无不同 , 他们的生命也充满了无限可能 。 而让他们可以更自由、更安全、更体面地进入社会生活的日常图景 , 也当成为人类社会运转的思维底色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