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金牌与荣耀背后的3种拼搏( 二 )


从残疾弃婴到冰雪运动员
2000年一个寒冷的早晨 ,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的孟爱欣像往常一样挎着背筐 , 到村旁的垃圾堆里捡废品 。 在一个纸箱子里 , 她发现一名婴儿 。 婴儿右下肢残缺 , 但十分可爱 , 孟爱欣将孩子抱回家 。 尽管她精神状态不太好 , 家境也不好 , 但对这个孩子却十分怜爱 , 靠着拾荒将孩子拉扯大 , 这个弃婴就是孙朝增 。
2017年5月 , 通过层层选拔 , 孙朝增加入冬残奥会运动员选拔训练 。 因为体格健壮 , 他被编入越野滑雪队伍 , 同队的有三十多人 。 2017年8月26日 , 队伍又进行了一次比赛 , 结合平时的测试成绩和训练态度 , 30多人的越野滑雪队留下17人 , 孙朝增是其中一员 。
曾与今日冠军竞技不分伯仲
由于是下肢残疾 , 孙朝增参加的是坐姿越野滑雪项目 。 训练时 , 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他都需要练习 。 因为爆发力好 , 短距离是他的强项 。 2017年12月 , 在哈尔滨华天乌吉密滑雪场 , 孙朝增第一次上雪训练 。 全身心投入也带来了成绩上的进步 。 2018年夏天 , 河北省队和国家队一起训练 , 一共7个人 , 孙朝增有时排名第三 , 有时排名第四 。 和他竞争第三名的就是如今站在冬残奥会赛场上的刘梦涛 。
当运动员 , 天赋最重要 。 下肢截肢的孙朝增后来慢慢跟不上刘梦涛的步伐 。 2019年1月 ,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办的一场全国性质的运动会上 , 孙朝增在坐姿组30多名参赛队员中排名中游 。
比赛结束后 , 考虑到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 仍然难以取得好成绩 , 他没有信心能够登上冬残奥会的赛场 。 再加上母亲年龄也大了 , 孙朝增打算放弃继续练习越野滑雪 。 队伍放假后 , 他回到家乡休息了两个月 , 其间一直在找工作 。 工作还没找到 , 残联再次打来电话 。
“努力后才知道成不成”
河北省残联在电话里问孙朝增 , 要不要转练冰球 。 孙朝增考虑到找工作不是很顺利 , 想要再次争取去参加冬残奥会 。 2019年8月 , 孙朝增来到河北省残疾人冰球队担任前锋 。 一年后 , 孙朝增再次想到放弃 , “他们都是老队员 , 已经练了三四年 , 我在技术层面确实不如别人 。 再过一年多就是冬残奥会 , 这样我肯定选拔不上 。 ”
此时 , 母亲已经70多岁 , 孙朝增想多陪陪母亲 。 2020年8月 , 他决定不再练冰球 , 回家乡找工作 。
这一年半来 , 他做过电话销售、电话客服、淘宝客服 , 甚至还做过会计 。 如今 , 孙朝增的生活里已经不太会出现越野滑雪或者冰球的影子 , 除了每次用力时 , 左手食指隐隐作痛 。 那是练冰球时 , 他没接好被冰球砸到 。
但和训练前比 , 孙朝增不再急躁 , 学会了坚持 。 他不会轻言放弃 , “努力后才知道成不成” 。 他还学会了拼搏争取荣誉 , 而不是躺平 , 小富即安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实习采访人员 宋昕泽 采访人员 潘俊文
科技上的拼搏
科研团队研发滑雪假肢
为冬残奥健儿“加把劲”
从使用仿生手进行火炬传递、借助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完成行走 , 到为冬残奥村搭载无障碍便捷智能管理平台及智能终端设备 ,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自火炬传递开始便展现出科技的力量 , 这些技术进步既能帮助残障人士完成原来无法完成的工作 , 也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
大拇指向内回收 , 仿生手五指并拢 , 稳稳地握住火炬 , 顺利交接给下一位火炬手……3月2日下午 , 在位于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点位 , 东京残奥会冠军贾红光佩戴着一款国产智能仿生手 , 顺利完成了火炬传递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